前衛(wèi)級核潛艇連發(fā)事故,代表了英國海軍對核安全的控制能力不足。
(資料圖片)
全文1780字,閱讀約需3分鐘
撰稿 /徐立凡(專欄作家)編輯 / 何睿校對 / 趙琳
▲英國海軍水兵列隊走過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圖/新華社
英國海軍又出事故!這一次事故仍然是出在問題不斷的核潛艇上。
據英國媒體2月1日報道,英國皇家海軍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前衛(wèi)號的反應堆艙冷卻管道,在一次檢修中發(fā)現了螺栓脫落的問題,結果承包商巴布考克公司并沒有更換受損的零件,而是用膠水粘了回去,導致其中的一個螺栓再次脫落。
事故曝光后,英國皇家海軍已下令開展緊急調查。一位英國海軍消息人士形容此事“是一種恥辱”,希望徹查,因為“核標準是永遠不能妥協(xié)的”。
核潛艇是英國主要核威懾力量
自1993年英國最后一架戰(zhàn)略轟炸機退役后,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就成為英國唯一能夠投射戰(zhàn)略核武器的平臺。
目前,英國有4艘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役,平均造價30億英鎊。前衛(wèi)級核潛艇裝備有從美國引進的16枚三叉戟-2D5型潛射彈道導彈,每枚導彈可攜帶8個威力為15萬噸 TNT當量的分導式彈頭,最大射程超過1.2萬千米。
也就是說,理論上,每艘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攜帶128個核彈頭。不過,由于英國現役核彈頭只有約215 枚,所以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的核彈并不多。事實上,英國這4艘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常年也只有一艘處于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
這次鬧出笑話的前衛(wèi)號核潛艇,是英國4艘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中第一艘建造和最早服役的。該艦于1993年8月14日正式服役,說起來也服役30年了。
這次事故,最初是反應堆艙部分螺栓脫落被認為是擰得過緊所致,之后干脆采取了用膠水代替的方法。多年來,英國海軍一直有缺乏備件的消息曝光,但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英國的“大殺器”,是也有備件短缺問題,還是偷懶問題,還待調查。不管是什么原因,對于英國海軍來說,出了這種事故,無疑都不光彩。
▲英國海軍核潛艇資料圖。圖/新華社
英國海軍近年來事故接連不斷
雖然用膠水修核潛艇的新聞讓英國海軍感受到了“恥辱”,但與近年來英國海軍出的其他事故相比,這不算是最難堪的。
大約4個月前,在北大西洋某處海域執(zhí)行所謂秘密任務的英國勝利號核潛艇因電力部件著火,被迫浮出水面,隨后返回位于蘇格蘭法斯蘭的克萊德海軍基地。事后,英國海軍發(fā)言人還堅稱,說這事沒有影響英國的海上威懾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勝利號核潛艇和這次出事的前衛(wèi)號核潛艇一樣,也是英國4艘前衛(wè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之一。也就是說,4個月里,兩艘前衛(wèi)級核潛艇都出了事。
去年8月,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在樸次茅斯港口剛剛起航后不久,就因右舷螺旋槳軸突發(fā)機械故障,在英格蘭南海岸附近海域拋錨。威爾士親王號是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的旗艦,造價也高達30億英鎊。
▲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圖/新華社
英國海軍核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在近期英國海軍這一系列事故中,最令人擔憂的是兩艘前衛(wèi)級核潛艇出的事故。因為,這代表了英國海軍對核安全的控制能力不足。
核潛艇作為鎮(zhèn)國大殺器,其海底行動極為秘密,一般情況下,即使北約成員國之間,也不會相互通報。這就增加了核泄漏的風險。如2009年,這次用膠水粘螺栓的英國前衛(wèi)號核潛艇就曾與法國的凱旋號核潛艇在大西洋發(fā)生了碰撞事故。
而近年來,英國海軍在亞太地區(qū)海域動作不斷。去年7月,英國就派遣核潛艇艦隊事宜與澳大利亞達成了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英國核潛艇可以在澳大利亞駐扎到2040年。
英國除4艘前衛(wèi)級核潛艇外,還有多艘特拉法爾加級攻擊型核潛艇和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不管是哪種核潛艇進駐澳大利亞,都難以讓人安心。英國還借助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計劃協(xié)助美國為澳大利亞造8艘核潛艇。
按照英國海軍這些匪夷所思的出事記錄,英美出于地緣戰(zhàn)略考量對其所謂盟友搞的核擴散,肯定會升高西太平洋地區(qū)乃至亞太地區(qū)發(fā)生核事故的概率。
從這個角度說,英國海軍核潛艇用膠水修這個笑話的背后,還包含著更多的風險,不能不引人警覺。
值班編輯古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