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江西上饒市公安局發布了胡鑫宇案的最新通報:1月28日鉛山縣公安局接群眾電話報警,在河口鎮金雞山區域樹林中發現一具縊吊尸體,最后通過現場勘查和DNA檢驗,確認死者系失蹤多日的胡鑫宇。
(資料圖片)
▲法醫檢驗縊死和勒死的依據。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問題一:根據警方通報,胡鑫宇被發現時是處于縊吊狀態,縊吊死是否就是自殺?
答:縊吊只是表明了尸體的狀態,要確定是否自殺,還是需要解剖尸體排除其它可能。從我們的專業角度來講,縊吊只是一個狀態的客觀描述,不能等同于自殺,自殺或者他殺是指死亡原因。就目前警方通報的內容來看,是無法判斷死亡原因的。
問題二:縊死有哪些分類?據說有三種方式?
答:在《法醫病理學》中,的確有依據縊死的著力部位(兜住點)不同,把縊死分成了前位縊死(兜住點在頸前部)、側位縊死(兜住點在頸部左側或右側)、后位縊死(兜住點在項部)三種方式。不過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主要將縊死分成了兩大類:完全性縊死和不完全性縊死。
完全性縊死是懸位,即雙足離地;不完全性縊死是有部分身體與地面接觸,可能是立、蹲、跪、坐、臥等任何體位。
懸位縊頸者的頸部承受體重100%的壓力;立位和蹲位者為體重的70%~80%;坐位者為體重的15%~20%;臥位者占體重的15%~40%。
問題三:胡鑫宇失蹤多日,發現尸體區域也經過了多次搜索,很多網友懷疑他是被勒死后偽裝成自縊,縊死和勒死能分辨出來嗎?
答:縊死絕大多數為自縊,即俗稱的自殺;當然,也有可能受害者是被他人控制后縊死,偽裝為自縊;勒死則肯定是他殺,縊死和勒死區別很大,是可以通過尸檢檢查出來的。
在我辦理的案件中,曾遇到過將受害人控制后縊死,偽裝成自殺的情況。當時犯罪嫌疑人主動報案,尸體發現很及時沒有腐敗,我們通過尸表檢驗,根據頸部索溝、皮膚損傷等細節,判斷出了不是自殺,隨后進行詳細解剖后確定他殺,將這名犯罪嫌疑人繩之于法。
回到胡鑫宇的案子,尸體大概率腐敗了,但還是可以通過解剖,根據舌骨、甲狀軟骨等情況,判斷他的死因。
問題四:胡鑫宇的死亡時間是否會受到氣候的影響?有網友查詢后發現,胡鑫宇失蹤后,當地氣溫大部分在15度以上,這樣的氣溫如果不進行冷藏,尸體應該很快就會腐敗。
答:通過尸體腐敗程度,推斷死亡時間,有經驗的法醫,都會考慮氣溫的影響。簡單來說,氣溫高、濕度大、與空氣接觸腐敗速度快;氣溫低、濕度小、與空氣隔絕腐敗速度慢。
除了尸體自身腐敗程度,我們還會根據尸體周邊昆蟲情況推斷死亡時間。總的來說,死亡時間不僅僅看尸體解剖,還要看病理檢驗、昆蟲檢驗的結果才能最終確定。
上游新聞記者 趙映驥
編輯:朱亮
責編:王蓉 官毅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