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疫情擾動之下,哪些省份逆流而上?
01
廣東:全球第10大經濟體
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再次刷新省域經濟天花板。
日前,廣東省人代會透露,預計2022年廣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8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
自1989年以來,廣東GDP總量一直穩居全國之首。
事實上,廣東不只是經濟第一大省,還是工業第一大省、外貿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財政第一大省、財政及養老金轉移支付第一大省……
放眼世界,廣東、粵港澳大灣區之于中國,猶如加州、舊金山灣區之于美國,堪稱大國經濟的中流砥柱。
放在全球來看,以2022年人民幣平均匯率6.7261計算,廣東GDP總量達1.90萬億美元,超過俄羅斯、韓國等90%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十大經濟體。
放在中國來看,廣東,不僅是經濟勇挑大梁的主力,也是大國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的主陣地,更是財政轉移支付、養老金轉移支付的基本盤所在。
所以,廣東經濟之強弱,事關的不只是一省一地的得失,更是全國財政、養老金等支出的可持續性。
過去這一年,廣東多次遭遇疫情沖擊。從年初的深圳東莞,到年尾的廣州,能克服超預期沖擊,實現2%左右的經濟增速,可謂殊為不易。
根據人代會報告,廣東2023年GDP增速目標為5%以上。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并不輕松。畢竟,全球需要收縮導致外貿增速下滑,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可謂首當其沖。
如何克服外貿放緩壓力,靠“制造業當家”再塑增長奇跡,考驗的不只是廣東,更是整個沿海地區。
02
山東:北方經濟最大的希望?
作為中國經濟第三大省,山東正在奮起直追,成了北方經濟翻身的最大希望。
日前,山東省人代會透露,預計2022年山東全省GDP達到8.7萬億元,同比增長4%左右。
萬萬沒想到,前兩年還因擠水分而備受爭議的山東,GDP增速領跑于TOP5經濟大省。
從目前各地公布數據來看,2022年廣東GDP增速為2%左右,浙江為3%左右,河南為3.5%,而江蘇前三季度為2.3%。
不僅如此,山東主要地市表現均十分突出:青島GDP突破1.5萬億,濟南超過1.2萬億,煙臺則有望在2023年成為第25個萬億城市。(參閱《中國又多了一個2萬億城市》)
山東的雄心遠不止于此。
根據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7年,綜合實力大幅躍升,高質量發展主要指標走在前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萬元。
以山東1億常住人口測算,到2027年,山東GDP有望達到11萬億以上。
這意味著,未來5年,山東名義GDP至少要增長26%以上。
疫情沖擊之下,山東經濟靠什么絕地反彈?
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全球通脹疊加地緣沖突,帶動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以能源、化工為支柱產業的省份,無一不從中受益。
山西、內蒙古的名義GDP狂飆突進,山東同樣受益于此。
從產業結構來看,廣東以電子、裝備制造為主要支柱,而山東則以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等主要支柱。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是,以十年為期,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步取得成效。
過去幾年來,山東淘汰了上萬億的落后產能,同時也打造了以“十強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
這幾年,許多人對山東的印象,早已不再是傳統的“傻大黑粗”,在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先進制造業國家隊等主要榜單中,山東的身影越來越常見。
截至2022年,山東共有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6家,僅次于浙江,超過廣東、江蘇,位居全國第二。
這正是山東經濟轉型的重要見證。
03
河南:6萬億的危與機
又一個6萬億大省誕生。
日前,河南省透露,預計2022年河南省經濟總量躍上6萬億元新臺階,主要指標增速全面高于全國、排名大幅前移。
作為中國經濟第五大省,早在2021年,河南GDP總量就已達到5.89萬億,只要保持正增長,突破6萬億就沒有任何懸念。
同日召開的鄭州市人代會,將2023年GDP增長目標定在7%,在一眾強二線城市中位居前列。
在已公布2023年增速目標的萬億省會中,鄭州與長沙雙雙達到7%,濟南、青島都是5.5%以上,合肥福州為6.5%以上。
同一時間,鄭州祭出“零門檻落戶”的大殺器,只要有穩定工作或穩定居所,不受社保、居住年限限制,在全市中心城區可直接落戶。
這背后,過去一年,鄭州因紅碼事件、爛尾樓、富士康事件以及疫情靜默,多次陷入輿論漩渦,亟需一場經濟奇跡來恢復信心,重塑過去10年一路趕超的輝煌。
不過,疫情困擾不復存在,但富士康事件,給嚴重依賴電子代工產業的鄭州敲響了警鐘。
對于這個生產了全球一半iPhone手機的城市來說,蘋果產業鏈的動靜,可能會波及GDP的起伏。(參閱《這些城市,最依賴富士康》)
市場傳聞,蘋果正在加速其供應鏈轉移,同時減少對富士康的依賴。
雖然短期蘋果和富士康都離不開中國,但產業轉移或是大勢所趨,一旦成真,鄭州如何守住乃至再造新支柱產業,就成了關鍵。
04
四川、湖北、福建、湖南:5萬億俱樂部之爭
誰能坐穩第6經濟大???
根據各地官方發布的預計數據,2022年四川GDP突破5.6萬億,穩居全國第6位。
在四川之后,湖北2022年GDP同比增長4.7%,增速在5萬億大省位居第一,拉近了與四川之間的距離。
與此同時,福建官宣GDP首破5萬億,而湖南表示逼近5萬億大關。
一時之間,5萬億俱樂部,成為省域競爭最激烈的區間之一。
這幾年,由于疫情沖擊疊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影響,省域經濟格局發生巨大變化。
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分列全國經濟第6-9位,湖北與四川只有不到1000億的差距。
2020年,湖北在疫情劇烈沖擊之下GDP罕見負增長,被福建趕超,且面臨湖南逼近風險,與四川的GDP差距更是擴大了5000億以上。
2021年,隨著疫情之后的經濟強勢反彈,湖北反超福建,重回第7大省之位,與四川的差距也縮小了3800億左右。
2022年,雖有疫情沖擊,但湖北經濟依舊保持強勁增速,在拉近與四川距離的同時,也拉大了對福建、湖南的領先優勢。
面向未來,哪些省份會后來居上?
從2023年GDP增速目標來看,湖北湖南是6.5%,四川福建為6%,兩湖地區預期更高。
而從未來5年(即2027年)的發展目標來看,四川是突破8萬億,湖北是突破7萬億,湖南是力爭突破7萬億,福建此前預計2026年突破6萬億,2027年逼近7萬億或許壓力不大。
當然,目標是一回事,能不能實現是另一回事。
畢竟,高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靠投資拉動GDP的空間越來越窄。
同時,不確定預期越來越強,經濟護城河的深淺,決定著未來的天花板。
總之,未來幾年,“5萬億俱樂部”的最終經濟位次,仍舊存在巨大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