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看看,今天有誰被這個詞條激怒了?
嗐,該來的總會來。
說是某家長在某平臺上吐槽《中國奇譚》,都是熟悉的味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孩子被這部動畫片嚇哭了。”
“留下童年陰影誰負責?”
“想教給孩子什么?”
“如果沒有教育意義,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嗎?”
從受害者描述,到靈魂扣帽子,上升再上升,就差得出一個結論:別有用心之人已經潛入我方內部,中國動畫該管管了。
這種邏輯每一次登場都自帶復讀機,內容沒新意,卻句句上頭。
畢竟面對久居認知下限的言論,俯視深淵容易眩暈。
但……先別生氣。
這是真的嗎?
講真,哥在周一時就看到過上面家長的炮轟,當時帖子下已經轉評贊過萬,評論對家長的罵聲沸反盈天。
除了帖子的內容,沒見幾條真炮轟。
可就像很多沒頭沒尾的新聞,似乎是個人都能搞一段價值觀對立。
隨后經過微博大V一通轉,截圖變帖子,帖子變超話,規格一路上升,火焰蹭蹭上漲。
十幾萬的轉評贊,依舊罵聲一片,罵發言家長的。
大家開始分析,踴躍給發言家長描繪社會肖像。
到底是啥人在禍禍中國動漫?
70后家長?
這一輩的孩子已經年紀不小,還能被《中國奇譚》嚇到起碼該測一下心理年齡。
再說70后家長聽說過小破站嗎?
80后90后家長?
這波人自己就深受外來文化荼毒,按照現在的標準,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歪脖子樹。
《灌籃高手》有校園斗毆,主角學習成績差,宣揚成績無用。
《柯南》兇殺小黑人處處驚悚,還有早戀情節。
《圣斗士》血腥暴力,嘖嘖嘖,星矢一拳一個血窟窿。
《寵物小精靈》虐待小動物。
《龍珠》龜仙人涉嫌色情。
《機器貓》大雄被胖虎霸凌,記憶面包傳導不努力學習的價值觀。
……
這代人看《中國奇譚》,只會覺著面目清新如同雅典娜。
炮轟《中國奇譚》的家長是誰,是一人、幾人或者成千上萬人?
不得而知。
哥甚至懷疑,難道又是稻草人攻擊?畢竟這樣的家長敘事,我也能寫。
用一張不著邊際的截圖吸引一波流量。
況且,惹來幾萬條怒氣沖沖評論的超話主持人,背后也有傳媒公司的身影。
哥掐指一算,無非四個可能。
某個家長愛子心切,非要給娃搭建真空大棚。
出品方的自黑策略博取同情,推升熱度。
傳媒公司反串自導自演,展示營銷能力。
來自《三體》的二向箔攻擊。
無論哪一種,每條微博下動輒過萬的評論,都是怒意。
苦“家長”久矣的怒氣。
“家長炮轟《中國奇譚》”,即便是出于營銷目的的惡意挑撥,對普通人來說,是“狼來了”的真實擔憂。
左一個炮轟,右一個怒批,已經看得動漫迷滿腔怨氣。
大家很疑惑。
為什么極少數的負面反饋總會戰勝大多數的正面反饋?
在動漫迷迷惑且追問的目光中,家長成了神奇的存在。
你不知他們是誰,卻總能在經典作品下架的新聞中看到他們的身影。
他們的意見總能讓作品神奇消失。
被舉報的經典你一定看過。
《虹貓藍兔七俠傳》被家長用不利于孩子成長的理由舉報,至今隱入塵煙。
《小馬寶莉》被舉報教壞孩子小小年紀就染發。
再看《喜羊羊與灰太狼》,因為烤羊情節被舉報之后,羊不吃草狼不吃羊,羊狼好朋友合力打怪獸。
在家長的努力下,《喜羊羊》是否益智難說,反智是愈發明顯了。
不久前哥還在擔心,迪迦再見,因為持械毆打、多人恐嚇、縱火爆炸。
好在迪迦回來了,而被投訴暴力打斗、刀劍、槍戰對決的《刺客伍六七》也在講述刺客理發師的故事,只不過名字改成了《伍六七》。
成見就是一座浪浪山,你不僅搬不動,里面還有各色的家長。
哥先前跟大家聊過,為什么一部稍有水準的國漫就被稱為神劇,評分直追《霸王別姬》。
還不是大家的期待濾鏡。
國漫太難了。
良心劇作出世,國漫崛起。
家長發話,國漫已死。
國漫崛起。
國漫已死。
崛起。
已死。
原創人馬原地吐白沫,如同深陷進退失據的拉力賽。
很多人問,動漫到底給誰看?
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目前人人都能看,無論什么劇情,人人都看得到。
隨之而來的,就是不同價值觀的碰撞,最后依據哪一方的聲音大而有了結論。
要說擔心動漫內容的家長只是少數,也不現實。要知道,僅僅在2020年,江蘇一省收到的相關投訴就有1.8萬條。
如果,將所有投訴置于對稱討論之下,支持相關動漫的人想必更多。
多數人的支持,少數人的權益,所以少數方就該妥協?
當然也不對,畢竟這種方式投死了蘇格拉底。
所以,這本該是動漫分級制度要解決的問題。
只不過,家長炮轟引來的爭議,仍在撕裂國漫。
最后,哥只同情《中國奇譚》,講著妖的故事,卻經受來自人類的妖風。
再加之下面的指責,對它的指責就完美了。
家長:嚇到孩子了。
刁鉆者:這眼睛歪屁股。
臥龍鳳雛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