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趙益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泰國皇家海軍19日發表聲明稱,泰國海軍“素可泰”號軍艦18日晚在泰國灣海域遇強浪發生事故,于19日凌晨沉沒。艦上106人中有75人獲救,其余有31名船員下落不明,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中。
狂風掀起的大浪沖進艦艙
據泰國《曼谷郵報》19日報道,泰國海軍發言人博功·蒙他帕林表示,當地時間18日晚間,“素可泰”號在航行中遭遇強風,狂風掀起的大浪沖進艙內,導致該艦引擎故障。船只失去動力和電力后導致艦載排水系統無法排出持續涌入的海水,船只側傾越來越嚴重,并最終于當地時間19日零時12分左右沉沒,沉船地點距陸地約20海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泰國海軍接到求救信號后派出2架直升機和3艘軍艦前往救援,救援力量攜帶了便攜式排水設備,希望幫助側傾的“素可泰”號排水,但終因風高浪急而失敗。據報道,“素可泰”號遇險時艦上共有106名官兵,現場救援船只成功救出75名官兵,獲救人員中至少3人“傷勢嚴重”。此外,仍有31名士兵下落不明。
在海里漂了3小時才獲救
美聯社報道稱,截至當地時間19日中午,事發海域的風浪有所減弱,泰國海軍仍在持續開展搜救,搜救覆蓋面積約16平方公里。據《曼谷郵報》報道,目前下落不明的31名士兵應該均穿有救生衣,或許正漂浮在附近水域。泰國海軍發言人表示,由于海上風浪很大,救援人員乘船難以看到落水人員,只能依靠直升機在空中尋找救援目標。一名“素可泰”號獲救水兵表示,船只夜間沉沒時海上風浪極大,浪高達到3米,這影響了救援工作進程,當時他穿著救生衣在海里漂了3個小時才獲救。
軍艦沉沒地點附近的巴蜀府位于泰國南部,毗鄰泰國灣,往來船只眾多。泰國灣屬于西太平洋邊緣海,在南海以西,大部分時間相對風平浪靜,但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期間,泰國灣容易受海洋洋流和冷暖氣流影響,出現暴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從而引發強浪,對船只安全構成威脅。氣象信息顯示,近期泰國持續遭遇極端天氣。一方面,泰國中北部地區出現年內最低氣溫,而在包括泰國灣周邊在內的泰國南部地區,則是暴風雨和洪水不斷。近期海事部門也發出警告,要求當地船只停留在港內不要出海。《環球時報》記者曾于11月底在巴蜀府海域乘坐快艇,行駛至離岸邊10公里處,便遇上狂風暴雨,船只猶如過山車一般在海上起伏。
為泰國7艘護衛艦之一
據了解,泰國海軍共有7艘護衛艦,“素可泰”號即為其中之一。該艦也是泰國兩艘拉塔納科辛級護衛艦中的第二艘,于1987年入列,命名為“素可泰”號。首艘拉塔納科辛級護衛艦于1986年入列,直接命名為“拉塔納科辛”號。這兩艘拉塔納科辛級護衛艦均由美國建造。
“素可泰”號護衛艦長近77米,寬9.6米,排水量達840噸,滿載可達960噸,航速最高可達26節,最大航程可達3000海里。該艦雖然噸位不大,但武器裝備不少,其裝備有1門奧托76毫米主炮、1門博福斯40毫米雙聯炮,8枚“魚叉”反艦導彈,1座8聯裝“信天翁”近程防空導彈發射架,攜帶24枚艦空導彈,還有兩座三聯裝反潛魚雷管。
曼谷椰子網報道稱,“素可泰”號的沉沒是二戰后泰國海軍軍艦的首次沉沒。上次泰國海軍軍艦沉沒還要追溯到二戰結束前夕的1945年,當時泰國海軍軍艦“蘇梅”號在今天的馬來西亞外海海域被美軍魚雷擊中沉沒,造成31名泰國水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