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據中國生物官微20日消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近日成功從感染患者臨床樣本中分離出猴痘病毒毒株,并開始疫苗藥物相關工作研究。
猴痘有多危險?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病毒性人獸共患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其既往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猴痘已成為當前公共衛生領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截至2022年10月19日,全球共累計報告了75141例感染病例,100多個國家發現猴痘病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首例猴痘感染者作為輸入型病例于9月份被確診,至今共有5例確診病例,其中包括中國臺灣省2例、中國香港1例。
盡管有數據顯示,猴痘新增確診病例最近在減少,但遠未到高枕無憂時。猴痘目前依然被世衛組織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該組織當前可以發布的最高級別公共衛生警報。
猴痘病毒電鏡圖 圖片來源:中國生物微信公眾號
中國猴痘疫苗離問世還有多遠?
目前,中國還沒有專門的猴痘疫苗。隨著猴痘毒株成功分離,中國猴痘疫苗離問世還有多遠?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病毒病所原黨委書記武桂珍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一般生產滅活疫苗首先要將病毒毒株分離出來,然后再由實驗動物研究所做動物模型,通過動物實驗觀察特征和效果。并且,研發相關對應藥物也需要病毒毒株來進行系列實驗。
武桂珍此前接受國是直通車專訪時,曾仔細談及疫苗生產,強調“這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從一個病毒分離出來,到疫苗株的制備、純化,并保證傳代的穩定性,這里包含很多細小的工藝。從疫苗生產企業的角度來說,其研發、生產過程最根本的就是必須符合《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從生物安全上做好保障,同時也要符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L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等嚴格的質量要求。
北京某高校醫學部一位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疫苗從研發到上市是一個非常嚴謹審慎的過程。有些疫苗或者藥物從獲取病毒毒株到疫苗或對應藥物上市需要1-5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是在面臨疫情高發或者急需的狀態下,也有通過一定特殊流程保障應用安全前提下加速疫苗面世的可能性。
猴痘防控tips
在重慶報告輸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發文指出,猴痘的潛伏期為5-21天,多數為6-13天。新冠疫情防控的入境“7+3”隔離措施,可以攔截住大部分境外輸入的猴痘病例,但潛伏期超過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會。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調查、早處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日常接診發熱伴出疹病人時,應注意詢問病例流行病學史,同時進行病原學篩查。出入境人員和涉疫地區人員需關注所在國的猴痘疫情信息。疫區歸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皮疹等癥狀時,應主動就醫,并告知接診醫生疫區旅行史,以助診斷和治療。若在國外有過接觸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現癥狀,可主動聯系當地疾控中心進行咨詢和報備。(作者: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