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皓 見習記者 舒隆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10日,江蘇蘇州吳江區一家再生資源企業遭遇火災,50萬元左右的現金被燒焦。企業負責人當即到銀行尋求幫助,鑒定清點,兌換“火燒幣”。10月11日,極目新聞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目前鑒定清點工作已結束,為企業兌換了24萬多元,挽回近半損失。
近年來,隨著電子支付的興起,使用紙幣的人減少,但殘損、“火燒幣”鑒定兌換案例時有發生,業內人士表示,對于特殊殘缺污損人民幣,不要拍打、擠壓、揉搓,要保持原狀,并及時申請鑒定兌換。
馬先生申請鑒定的“火燒幣”(圖片源自蘇州日報)
50萬“火燒幣”經鑒定挽回近半損失
馬先生在蘇州吳江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廢品回收時,經常要給一些老人找零,就在公司放了各種面值的現金,突遭火災后,導致50萬元左右的現金被燒。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把這些“火燒幣”送到了銀行鑒定兌換。
面值100元的“火燒幣”( 受訪者供圖)
10日,中國農業銀行吳江譚丘支行接到馬先生的求助,有50萬元左右的“火燒幣”需緊急鑒定、清點。該支行立即向人民銀行吳江支行請求“增援”。
由于數額較大,鑒定困難,人民銀行吳江支行申請到蘇州市行鑒定。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當即組織專人與中國農業銀行蘇州分行清分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投入到“火燒幣”的搶救中,盡可能幫企業降低損失。
幾乎炭化的現金(受訪者供圖)
據當地媒體拍攝的視頻顯示,馬先生帶過去的“火燒幣”是不同版本、不同面值的現金,不少已被火炙烤到炭化,還有塑料袋裝著已經完全燒毀的黑色粉末。清分人員圍著工作臺小心謹慎地拿起一沓查看、用大頭針把紙幣一張張撥開,再鑒定、清點、打包、封裝。
“工作人員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把手里的‘火燒幣’弄碎。”11日,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貨幣金銀科的工作人員向極目新聞記者表示,從業多年來,還是第一次遇到燒毀這么嚴重、數量這么多的殘損幣,鑒定清點難度非常大。現場清分后,還要按照每100張一沓包裝好,每個包裝都附上相關圖片和鑒定證明。
該工作人員稱,當日共組織了8位清分人員,經過10個多小時的緊張工作,鑒定清點結束,共清點出人民幣24萬多元,并幫助企業進行了兌換。
10日下午,馬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廠房起火原因暫未查清,已經完成了20多萬元的兌換,“非常感謝銀行,幫我挽回了部分損失。”
清分人員對正在鑒定清分(受訪者供圖)
“火燒幣”炭化后只能人工鑒定清分
此前,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表示,前些年有些老百姓喜歡把現金放家里,一旦失竊或遭遇火災就會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經過金融機構的大力宣傳以及近年來電子支付的興起,現在這種案例已經越來越少。
盡管如此,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殘損人民幣或“火燒幣”鑒定兌換時有發生。今年8月,湖北崇陽周女士家30萬元現金被一場大火燒焦,在省、市、縣三級人民銀行的努力下,專家對炭化的殘損幣進行鑒定,當地農商行工作人員辛苦清點,為其挽回近半損失。
據報道,現場清點的銀行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用牙簽一點一點地剝離。4名工作人員從上午10點一直清點到下午2點30分,中午都沒有休息,共清點出可以兌換14.755萬元的殘損幣。
不少網友對銀行工作人員的服務精神高度稱贊,同時也產生疑問:遇到殘損人民幣或“火燒幣”該怎么辦?
2017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實施了《不宜流通人民幣紙幣》金融行業標準,明確了不宜流通人民幣的概念,界定了各類殘損人民幣特征。根據該標準,12類殘損人民幣不宜流通,其中就包括“炭化”的情形。
該標準規定,人民幣紙幣因受高溫作用,形成票面局部紙張炭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不宜流通人民幣:票面出現一處炭化,其炭化面積大于10平方毫米的;票面出現多處炭化,累計炭化面積大于18平方毫米的;票面炭化面積雖未超過規定標準,但遮蓋了重要防偽特征之一,影響防偽功能的。
根據有關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現金收付業務中必須按照標準對回籠券進行清分,不得向社會公眾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幣;社會公眾若手中持有或收到不宜流通人民幣,應及時到銀行業金融機構兌換。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無償為公眾兌換殘缺、污損的人民幣。
上述工作人員稱,一般來說商業銀行的柜面就提供殘損人民幣的清點、兌換服務,遇到量多、難度大的,就需要人行現場協助,幫助完成鑒定、清點,并出具證明、進行封包,再由商業銀行帶回兌換,最后由商業銀行按流程提交給人民銀行,按破損券入庫。
“‘火燒幣’比較特殊,難以鑒定,炭化后無法通過機器鑒別真假,只能憑借手工鑒定真假和清分數量。”該工作人員提醒,若現金出現蟲蛀、霉爛、火燒等情況,不要自行處理,要盡可能保持殘損幣的完整性,盡快交至銀行機構進行兌換。
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分兩種情況
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分“全額”“半額”兩種情況。極目新聞記者從人行蘇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能辨別面額,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其圖案、文字能夠按原樣連接的殘缺、污損人民幣,金融機構應向持有人按原面額全額兌換。能辨別面額,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下,其圖案、文字能按原樣連接的殘缺、污損人民幣,金融機構應向持有人按原面額的一半兌換。紙幣呈正十字形缺少四分之一的,按原面額的一半兌換。
此外,票面殘缺二分之一以上的或者票面污損、燒焦、水浸、油浸、變色,不能辨別真假的,故意挖補、涂改、剪貼拼湊、揭去一面的,都不能給予兌換。
上述業內人士提醒,特殊殘缺、污損人民幣一般是因保管不當造成的,兌換難度很大,會給持有人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市民應盡量將現金存到銀行,不要在家中存留大量現金。對于特殊殘缺污損人民幣,不要拍打、擠壓、揉搓,要保持原狀,應及時到當地指定的特殊現金業務網點進行兌換。如果不知道如何處置,可以向就近的銀行營業網點咨詢。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