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北京目前已有記錄維管束植物2088種,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據悉,“十四五”期間,北京市每年將建設120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小區,發揮生態島作用。
近日,在密云區五座樓森林公園海拔550米的山坡上,林業科研人員發現了“尖帽草”——株高不到6厘米,莖4棱,葉片細窄,長約6毫米,寬約2毫米,米粒般大小的花兒上有花瓣4枚。這些形態嬌小的尖帽草和卷柏、莎草等植物混生在一起,不仔細看很難辨別。據尖帽草的發現者、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的沐先運博士介紹,尖帽草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此前在北京市一直沒有記載。此次發現的尖帽草,豐富了北京的植物多樣性。
近年來,密云區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監測和保護工作,區域內先后發現了北京無喙蘭、北方鳥巢蘭、鐵木種群等珍稀、瀕危植物。隨著生物多樣性調查的深入,新物種、新分布、新紀錄也在不斷涌現。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介紹,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現在北京的生物多樣性種類,在全球的首都城市當中處在領先地位。據悉,2018年至今,北京通過開展一系列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保護工作,促進了區域生物多樣性恢復和維持,建設了城市森林、小微濕地,逐步恢復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
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北京地區共有維管束植物2088種,其中包括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紫椴,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槭葉鐵線蓮等。同時,鳥類和野生動物數量也明顯增加,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褐馬雞、黑鸛、麋鹿,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狼、大白鷺,此外還有珍稀鳥類震旦鴉雀等,常常會出現在北京的自然保護地中。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后,北京還將推進極小物種種群的保護項目,并采取人工擴繁的方式擴大種群。同時,打通動物遷徙通道、促進野生種群的恢復。據市園林綠化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副處長馮達介紹,目前,北京已建成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5類自然保護地。北京將開展自然帶、保育小區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營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社會氛圍。據悉,“十四五”期間,北京計劃每年要建設120處生物多樣性保護小區,發揮生態島作用。(記者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