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數村路標識缺失,救護車“迷路”的現象時有發生,為解決“救護車遲到”這一問題,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衛健局利用信息技術放大醫療資源,打造應急急救信息化管理和指揮調度平臺,打通“120綠色生命通道”,以“智慧醫療”解決急救病人“說不清”“找不見”,以及基層大夫“不會看”等問題。
安定區巉口鎮巉口村村民趙榮德常年患有冠心病,因頭暈心慌而摔倒的次數不在少數,從原先被農用三輪車抬著去衛生院,到120急救從市醫院調度中心協調就近安排,再到如今“智慧醫療”自動定位迅速出診,通過救護車上視頻連線,被市級醫院醫生“隔空問診”。他說,救護時間從過去的20多分鐘壓縮至不到10分鐘。
圖為定西市政務大廳創新平臺載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張婧 攝
安定區衛健局副局長侯振剛表示,搭建120應急急救信息化平臺,打破了區內各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以云計算平臺為支撐,建立了集120智慧平臺、綜合調度系統、分站調度系統、云端定位系統、電子病歷系統、車輛管理系統、移動終端系統、預警監測系統、防疫物資系統、數據可視系統為一體的高效統一、互聯互通的區域智慧醫療平臺。
據悉,當地為19個鄉鎮衛生院和區級醫療機構配備負壓救護車23輛,車上配備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等全套搶救設備,安裝紫外線消毒燈、中心供氧接口等設備,隨車檢測全血、末梢血、血清、血漿、尿液等檢測數據,為120醫務人員實施救治提高診斷率。
走進安定區120智慧平臺服務大廳,顯示屏清晰可見安定區各鄉鎮實時路況,一旦有急救電話撥入,指揮調度室計算機就會根據顯示資料和GPS定位系統,第一時間就近選派120急救車開展救治,縮短到達事故救援現場時間,搶抓生命救援黃金時間。
同時,救護車車廂3個攝像頭實時監控,由市級醫院急診專家根據病人病情,通過車載視頻方式進行遠程協助、醫學指導和救治,開展遠程協助救援,填補區內“急救空窗期”。
侯振剛介紹說,這一平臺的搭建是以黨史教育為契機,尤其急救車載工作站子系統遠程無線心電監護儀實時傳輸心電圖、呼吸、血氧飽和度、脈搏、血壓、體溫等生命參數,隨時可調閱患者的健康檔案和歷次診療信息,為遠程診療中心和指定的醫院制定救治方案提供參數資料,實現120院前急救和院內搶救的無縫銜接,進一步提高院前醫療急救能力。
定西市委書記唐曉明表示,該市下一步還要堅持把“學”與“做”緊密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動員廣大黨員積極投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把事關黨和國家大局、群眾切實利益、定西改革發展的每一件事情辦好、辦出彩,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