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嗨是年輕人最擅長的事之一。有工作的時候,每個人都在高呼躺平、裸辭、提前退休。但如果真的失業了——特別是在如今的就業環境下,大家又開始假裝上班。
現在,你在豆瓣、小紅書、知乎等任一社交媒體上搜索“假裝上班”,瞬間就會看到成百上千段失業故事。把這些故事歸納總結,我們能看出當下年輕人的精神狀態,以及他們面對的究竟是怎樣一個世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比失業更難面對的,是告訴家人自己失業了
知乎上有個超過500萬瀏覽量的提問:“明明失業了卻還要瞞著家人天天裝作上班的樣子,是一種什么體驗?”
我們爬取并幾乎看完了610條回答,試圖還原“假裝上班”這件事。
首先,假裝上班最直接的原因,是家人在無形中帶來的壓力。
對于處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失業者來說,壓力可能來自不同的家庭成員。
如果尚未成家,需要隱瞞失業的對象主要是父母:“怕我的平常事情到父母那里就變成了天大的事兒,讓他們日思夜想的事兒!”
需要隱瞞的人數往往和主人公年齡成正比。如果已經成家,隱瞞的對象可能還要加上公婆、孩子、另一半。
除此之外,還有“七嘴八舌的親戚”“嘴碎的鄰居”“勢利眼的同事”。
總之,把失業的痛苦分享出去,只會得到加倍的痛苦。
向最親近的人隱瞞失業這件事并不容易,不僅考驗心態,很多時候還考驗演技。
對于獨自在外生活的人來說,需要隨時應對家人的電話或視頻,最普通的一句“工作忙不忙?”也變成最難張口回答的問題。
“看到家人給我發的信息或者電話,就會一激靈,很緊張,馬上有一座大山壓過來那樣。”
“最怕的是白天我媽給我發視頻,因為模擬不出辦公環境?!?/p>
“每次打電話回家還趁著以前工作的休息日。”
如果跟家人同吃同住,隱瞞的難度就更高一個數量級。不但需要長時間撒謊,還需要做戲做全套,假裝一切還在之前的軌道,延續自己失業之前早出晚歸的生活。
“以前不對家里人說謊的我這一年把半輩子的謊都說了一遍?!?/p>
“為了不讓家人察覺,我還要不定期地在家嘮叨之前那家單位的瑣事。”
“太遲的早餐就不吃了,要裝作怕遲到那樣子。”
雖然也有不少人提到自己為了隱瞞失業而減少和家人的聯系,但失業的痛苦和孤獨還是想通過親情撫平。
有一位網友寫道,當自己接到媽媽的電話時,大多數情況都不得不撒謊,說自己還在上班,等下班了再回她。但即便如此,還是會主動跟媽媽視頻:
“很想她的時候就出門,在路燈下走來走去跟她視頻,告訴她我剛下班,順便假裝跟她吐槽下工作的辛苦?!?/p>
城市里的新型流浪者
無班可上之后,假裝上班的人們需要找個消磨時間的去處。
一些人每天有規律地出現在公共圖書館、付費自習室、咖啡館、快餐店、商場的按摩椅或者公園的長椅上,安靜地度過一整天。
圖書館是假裝上班人群的首選。它免費、無人干擾、設施齊全,甚至還有一定的治愈功效,“周圍全是差不多年紀的學生,我不像異類。像一滴水,重新融進了大海?!?/p>
而年紀較大的失業者顯得更落寞,他們每天開車出門,找個地方停著,在車上玩手機或睡覺,然后按下班的點回家。
還有人帶著一天的干糧,在公園或者河邊“像個白癡一樣呆坐一天”。
為了盡可能降低開支,這些城市里的“新型流浪者們”也探索出很多獨家經驗。比如有人推薦去大型超市,因為那里有各種各樣的試吃,或者去逛售樓部,享受賓至如歸的待遇:
“運氣好的時候有口水娃鍋巴,那種烤肉味,讓我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還有雜糧糊糊,可紙杯太小了,我連著喝了三杯,服務員滿眼睛微笑的解說讓我意識到該離開了。”
“我只好在干貨柜那里磕瓜子剝花生來吃,大爺大媽的作風我是摒棄和不恥的,他們總是隨便吐殼子?!?/p>
“在樣板樓盤前轉了三圈以后,我就坐沙發上吃葡萄和荔枝了,畢竟這是我一周的營養來源?!?/p>
還有一些人比較戀舊。他們會去“老公的公司”,或者“朋友的公司”,找一處公共空間或沒人的工位假裝工作。
甚至還有人趁著公司裁員后工位充足,照舊回到自己原來的工位,照舊和原來的同事去食堂吃飯。
假裝上班的人中,一大半是“主動失業”
在假裝上班的人中,也分被動失業和主動失業。
被動的很好理解。近幾年,大廠不斷裁員,小微企業生存艱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4月,16-24歲城鎮人口調查失業率為20.4%,達到近幾年新高。
至于那些主動失業的人,或許對工資、領導、公司的考核制度不滿意,或者為了考研考公,或者干脆就是簡單的“不想打工了”。
對于主動失業的人來說,離開工作后的第一感受是輕松和愜意,“可以躺到天荒地老”,即便是找工作的過程,剛開始也充滿希望,“比有工作但渾渾噩噩度日的狀態好太多了”。
不過當失業的時間足夠長之后,孤獨、焦慮、自我懷疑等關鍵詞開始抬頭。
“孤僻的一個人,除了買東西,除了回家,基本上不會說什么話。”
“每天無所事事,在石沉大海的等待中逐漸崩潰,加上缺少工作的需要和氛圍,整個人越來越懶散,越來越覺得無聊,意志也越來越消沉。”
隨著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壓力逐漸凸顯,整個人也變得小心翼翼、縮手縮腳。
“計算著剩的錢能撐幾個月,每個月為房租水電吃飯擔憂。”
“房租和伙食都快搞不定了,可是夢想并沒有給我帶來財富,天天都很焦慮,很煩躁?!?/p>
雖然嘴上很絕望,但現實中,他們都沒有躺平。在假裝上班的日子里,有人在求職,有人在兼職,有人在備考。
在描述自己最新狀態的回答里,超過一半人提及自己重新找了工作,還有一部分找到了工作之外的其他出路。
轉行也好,換城市也好,考試上岸也好,總之擺脫了假裝上班時的窘境,進入人生的新階段。
也有網友實在裝不下去,選擇向家人坦白,結果“意外地沒有被罵”,因為家人永遠和自己站在一起。
那些回答里面,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話是,“其實失業也沒什么,不必覺得丟人,在這兩年蕭條的大環境下,更是正常的事,千萬不要因為失業而否定自己的價值?!?/p>
無論如何,假裝上班的日子總會結束。當表演落幕,祝愿你有個新的開始。
作者|鏑數李璋 設計丨鏑數陳力維 鏑數盧瑞豐 編輯丨郝庫 出品丨騰訊新聞 谷雨工作室
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