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到之處步步有景,目之所及皆有綠意。清新的空氣、湛藍的天空、明凈的江流,在渝北感受綠水青山繪舊的美好生活畫卷。
2004年,渝北區建成西部第一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區,2019年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0年,仙桃數據谷、統景鎮、大盛鎮獲市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2021年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
這一系列榮譽稱號,是渝北區交出的一份有分量的生態文明答卷。
近年來,渝北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今天的渝北,正加快建設“四個大區”,奮力打造川渝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標桿城區。
近日,渝北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曾德明接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專訪,就渝北區如何厚植綠色發展本底,讓好山好水永駐渝北,助力建設“四個大區”談舉措,講成效,分享渝北區的綠色發展之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021年,渝北區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下稱“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授牌。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獲得命名后,經過3年的建設期,國家還要開展建設成效評估。為此,渝北有什么打算和安排?
曾德明:我們將立足渝北兩江環繞、三山列屏實際,拓展“兩山”轉化路徑,釋放綠色發展紅利反哺生態環境保護。我們渝北區預計投資151億元,實施五大類67個重點工程和具體項目,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讓“好山好水”永駐渝北,為建設“四個大區”、打造“標桿城區”增添底色、提亮高光。
守好青山,還需打牢基底。渝北區將嚴格生態空間管控,開展長江、嘉陵江生態走廊建設,重點保護好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生態屏障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在促進“兩山”轉化方面,渝北區將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加快構建“2+4+1”現代工業體系、“5+3+1”現代服務業體系、“3+6+1”現代農業體系。
以推動生態價值實現為核心,創新御臨河流域等重點地區一體化發展機制,探索區域生態補償和生態資源交易,讓“綠水青山”使用有償、交易有價。在提升“兩山”成色上,渝北區將以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為抓手,加快建設田園綜合體,促進產業增效、生態增值、農民增收。還將以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等試點為載體,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提升“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建設“含金量”。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天藍水碧,空氣清新,近年來渝北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屢創新高,渝北區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方面都有哪些顯著成效?
曾德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渝北區使出保衛藍天、碧水、凈土、寧靜的組合拳。
過去一年,渝北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1天,優良率87.9%,主城區分別排名第2,國控點站優良天數主城都市區排名第1,各污染物年均濃度全部達標。
2022年以來,截至6月5日,渝北區累計優良天數143天,與去年同比增加4天。
除了天藍,渝北區的水也正悄然發生變化。
2021年,渝北區6條次級河流10個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新橋水庫等5個大中型水庫水質優良;10個水功能區斷面總體滿足相應水功能區劃類別考核要求;2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2021年以來,農村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評價結果為達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城區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52.7分貝,同比下降0.1分貝,網格達標率100%。
2022年,渝北區持續做好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風險評估,全面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嚴格按防疫要求做好醫療廢物收運處置工作。
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方面,截至5月31日,共受理群眾投訴1965件,已辦結1884件;行政處罰36件,處罰金額77.8萬元;“雙隨機、一公開”檢查企業223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今年六五環境日主題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渝北區在持續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哪些新安排、新舉措和思路?
曾德明:節能減排是從源頭降低能源消費、減少污染物排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期間,渝北區能源消費總量保持平穩、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清潔能源比重不斷上升。全區能源消費總量由2015年的367.00萬噸標準煤下降到2020年的359.56萬噸標準煤,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下降16.59%;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減排較之前分別削減1998.6噸和5917.7噸。
渝北區社會能耗和排放降低得益于“源頭”上的改善。
“十三五”以來,渝北區秉持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手做“減法”,嚴控高耗能產能,淘汰高污染行業;一手做“加法”,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從產業源頭上踐行生態優先的理念。
近年來,渝北區正深入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渝北大力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循環經濟在生產、流通、消費各領域深度推廣,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率先在全市啟動了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試點工作,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固廢等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建成無廢細胞53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記者 王慶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