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道
在經歷2022年國際油價暴漲之后,2023年以來,國際油價再次進入多方博弈的震蕩波動局面。
受原油波動影響,包括埃克森美孚、道達爾、殼牌在內的多家國際石油巨頭在今年二季度的營收、凈利潤均出現下滑。
(資料圖片)
進入下半年,隨著歐佩克+減產,導致供需關系收緊,再次將國際油價推高。如今,國際油價再次站上80美元/桶的位置。然而,雖然近期油價出現回升跡象,但與去年120美元/桶的高位相比,整體仍處于回落趨勢。
國際油價震蕩
今年以來,油價受國際局勢影響震蕩不斷。
年初,國際油價在震蕩中曾多次呈現跌勢。3月,布倫特原油一度跌至70美元/桶,美油低至66美元/桶。4月中旬一輪短暫上漲后,油價再次出現連續4周下跌,其中,美油跌破70美元/桶關口。
為提振油價,主要產油國頻頻出手削減產量。4月,沙特宣布從5月開始到年底日均減產原油50萬桶。6月,沙特宣布從7月開始日均額外減產100萬桶。近日,沙特和俄羅斯承諾將減產和出口削減進一步延長至9月份。
歐佩克預計,2024年世界石油需求將增加225萬桶/日,而2023年為增加244萬桶/日,歐佩克+在7月日產量下降逾100萬桶。
受歐佩克+加碼減產措施影響,國際油價開始上揚。
記者了解到,8月10日,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WTI 9月原油即期合約收盤82.82美元/桶,洲際交易所布倫特10月原油即期合約收盤86.40美元/桶。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張永浩表示,8月10日,歐佩克上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在其發表這一樂觀看法之際,全球油價已達到今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供應緊張推動了油價上漲。
2022年,烏克蘭局勢是油價高企的主要“推手”。同時,去年的高油價刺激了各主要產油國增加產量,導致全球石油庫存震蕩上行,今年上半年出現了供過于求趨勢。4月,歐佩克+正是基于對全球石油供過于求的判斷宣布了新的減產計劃,引發了后續的油價波動。
國際能源署(IEA)近日發布的月度原油市場報告指出,持續的全球宏觀經濟逆風和制造業衰退加劇,抑制了原油需求。該機構日前首次將今年的國際原油需求增長預期下調至220萬桶/日,并認為2024年的需求增長會進一步下降至110萬桶/日。
利潤受損
此前,2022年受到國際油價上漲影響,多家石油巨頭業績創歷史新高。而進入2023年后,隨著國際油價回落,各石油巨頭的業績同比呈現大幅下滑。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英國石油公司(以下簡稱“BP”)實現營業收入485.38億美元,上年同期為678.66億美元,同比下降23.48%。在2023年二季度基本重置成本利潤為26億美元,同比下滑69.4%,經營性現金流63億美元。
BP首席執行官陸博納表示:“BP的基本業績具有韌性,現金交付良好,盡管在此期間,煉油業務的檢修工作顯著增多且利潤率有所下降。我們正在穩步實施集團戰略——兩個大型油氣項目正式投產,助力當今世界的能源供應。”
此外,雪佛龍、殼牌、埃克森美孚、道達爾等國際石油巨頭的業績也紛紛下滑。
其中,雪佛龍2023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72.16億美元,同比下降27.77%,凈利潤60.1億美元,同比下降48.29%;殼牌2023年第二季度調整后利潤為50.73億美元,同比下降55.8%;埃克森美孚在2023年二季度實現歸屬于股東凈利潤79億美元,同比下降55.85%;道達爾在二季度調整后凈利潤為49.6億美元,同比下降49%;上半年調整后凈利潤為115億美元,同比下降39%。
道達爾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潘彥磊(Patrick Pouyanné)在董事會會議上表示:“依托有利但有所轉弱的油氣市場環境,道達爾能源2023年第二季度調整后凈利潤為50億美元,資本回報率為22%,現金流為85億美元,2023年上半年現金流為180億美元。”
導致油氣巨頭們利潤斷崖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油價已從高位回落。去年,烏克蘭局勢給全球能源系統帶來巨幅震蕩,導致全球能源供應受到沖擊,短期內的能源短缺直接導致原油價格上漲,石油巨頭在當時賺得盆滿缽滿。
受到2022年原油價格上漲影響,石油巨頭紛紛加大在油氣領域投資。
其中,BP在2023年第二季度兩個大型項目正式投產。第二季度,埃克森美孚的資本和勘探支出為62億美元,2023年上半年為125億美元。道達爾2023年二季報顯示,得益于新項目的啟動,以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SARB和Umm Lulu油田整合,其勘探與生產部門(E&P)2023年第二季度調整后凈營業利潤為23億美元,現金流為44億美元。
加碼新能源
當前,全球能源格局轉型,新能源正在崛起。石油巨頭一邊加大傳統油氣資源投資,一邊加碼新能源布局。
陸博納指出,過去三年使人們更清晰地認識到,世界期待并需要的能源應當是供應安全、可負擔和更低碳——三者兼具,這就是“能源三重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采取行動加速轉型,另一方面要確保有序轉型,使可負擔的能源繼續滿足當今世界的需求。“我們正在追加對能源轉型的投資,同時加大對當今能源體系的投資。我們認為這其中蘊含巨大商機,這也符合各國政府和客戶對于我們這樣公司的預期。”
BP計劃在2030年之前通過有序追加投資來支持增長目標,其中對轉型增長引擎追加最高達 80億美元投資,石油和天然氣業務追加最高達80億美元投資。
記者注意到,在低碳能源業務方面,BP在德國招標中獲得兩個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權,總潛在發電能力達4GW,標志著BP進入歐洲大陸的海上風電領域。此外,BP在潛在氫能項目方面也取得了顯著增長,截至第二季度末已達到280萬噸/年。
埃克森美孚通過收購Denbury Inc.,成為美國最大的二氧化碳(CO2)管道網絡公司之一。此外,埃克森美孚和北美最大的鋼鐵生產商之一Nucor公司已達成一項長期商業協議,根據該協議,埃克森美孚將根據政府許可,每年從Nucor位于路易斯安那州Convent的鋼鐵制造廠捕獲、運輸和儲存高達80萬噸的二氧化碳。該項目預計將于2026年啟動。
記者注意到,道達爾的綜合電力業務(Integrated Power segment)第二季度調整后凈營業利潤和現金流分別增至4.5億美元和4.91億美元,平均資本回報率(ROACE)達到10.1%。此外,道達爾收購可再生電力生產商Total Eren 100%的股份獲得兩份租約,在德國開發兩個海上風電場,總裝機容量3GW。同時,道達爾還與TES合作在美國開發大規模的合成天然氣生產裝置;與VNG達成協議,計劃向德國Leuna煉油廠供應綠色氫氣;將法國Grandpuits的SAF(可再生航空燃料)生產能力提高1倍,達到每年28.5萬噸。
殼牌則計劃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投資100億至150億美元,以支持低碳能源解決方案的發展,包括氫能、生物燃料、電動汽車充電以及碳捕集和封存(CCS)。
(編輯:董曙光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