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建水紫陶、尼西黑陶、傣族紅陶、華寧釉陶、云南青花、麗江金沙陶、永勝瓷器......在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云南展區,獨具特色的云南陶瓷種類,構成了一幅云南陶產業和陶文化的絢麗圖景。在云南展區的“云陶出滇”版塊中,觀眾與云南匠人和非遺精品在這里進行著一場巧遇。
“云南傣陶受歡迎的程度已經遠超我的預期。”傣族慢輪制陶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景洪博宮莎灣傣陶工作室負責人玉章鳳,今年首次走進深圳文博會,她帶來的傣陶花瓶、傣陶茶壺、茶杯、茶葉罐等產品風格古樸、工藝精湛,深受群眾喜愛。
“土陶在傣族群眾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它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點滴中的一部分。”玉章鳳出生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個慢輪制陶的世家,從小受父輩熏陶,對傣陶情有獨鐘。在走進深圳文博會之前,她最擔心的是“傣陶會不會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火熱的市場和消費者的反饋給了玉章鳳繼續做好傣陶的信心。
作為傣陶世家第四代傳承人,多年來,玉章鳳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和學習,熟練地掌握了傣陶制作的全過程,先后榮獲“西雙版納州工藝美術大師”“云南省陶瓷工藝大師”“云南省美術工藝大師”榮譽稱號,2018年被授予西雙版納州級傳承人。
2020年,為了讓傣陶制陶技藝發揚光大,走出一條創新的發展路子,玉章鳳將2012年創辦的景洪博宮莎灣有限公司改為景洪博宮莎灣傣陶工作室。近年來,景洪博宮莎灣傣陶工作室主要生產制作傣陶茶罐、茶具、陶藝裝飾、手工捏陶、慢輪制作陶、屋企神獸等產品。“為了保留傳統手工藝,我工作室采用傣族日常生活的器皿和屋脊神獸改造延伸,并與現代手工藝結合,用現代技術保留了傳統器型和圖文,將時尚與傳統文化有效融合,展示傣族民族文化內涵。”
玉章鳳表示,一切傣陶創作的理念是保留傳統文化,碰撞創新與現代的火花,將傣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舞臺。“我們目前要做的是尋求更多更廣闊的平臺,將傣陶產品推介出去。”玉章鳳說,近年來她在深入挖掘傣族陶器經典款式的同時,也在不斷摸索改進傣陶的制作技藝和造型,全心全力提升傣陶的知名度。“我們在西雙版納傣族慢輪制陶的器型上改進了工藝制作,在不改變傳統器型工藝制作的基礎上,提升了圖案的美觀和藝術性。”
此次走進深圳文博會這個更大的展示平臺,玉章鳳希望邊展覽、邊學習,借此平臺進一步拓展傣族慢輪陶藝品新的發展機遇,展示傣陶優勢和技法的同時,融入時代需求,在發展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讓傣陶走向更大市場。
統籌:劉成?鎖華媛?孫于婷
策劃:羅蓉嬋?段琪宇?唐莉娜?曹璐
記者:龍彥?賀凱?張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