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6月7日電 題:貴南高鐵軌道精調最前線:精益求精護安全
作者 宋彤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注意看看軌距塊規格,跟方案對不對得上;再看看墊板量對不對,有沒有放到位”。近日凌晨,貴南高鐵馬山縣站至南寧北站422km000m至432km000m正進行軌道病害克缺作業,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南寧工務段貴南高鐵精調組小組長蔡興勝向現場10余名作業人員講解注意事項。
貴南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西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正線全長482公里。貴南高鐵北起貴陽,向南至廣西南寧。調聯試期間,南寧工務段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抽調技術骨干全程參與現場設備排查整治工作。
2022年12月26日開始,貴南高鐵軌道線路精調工作正式啟動,南寧工務段組建了一支22名技術骨干和作業人員的精調隊伍,他們平均年齡不到27歲。楊永鑫作為成員之一,積極投入貴南高鐵軌道精調作業。
2019年入職的楊永鑫,四年來先后到高、普鐵線路車間的生產一線操作技能崗位學習鍛煉。經過努力,成功地從一名“白面書生”蛻變為高級線路工,同時在2022年集團公司工務系統鐵路線路工(高鐵)職業技能競賽個人全能第一名等優異成績。
如今,在貴南高鐵精調作業現場,楊永鑫帶領10多人的作業組,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業。
“每天推機檢查大概行走12公里左右,加上現場數據波動較大,需要進一步往返走動核對數據,這樣一天下來我行走的步數在25000步左右。”正在推機檢查的楊永鑫介紹,“在推機過程中為了確保推機數據的準確性,推機時需要勻速推進。”
貴南高鐵廣西段全部采用雙塊式無砟軌道設計,加上沿途地形地貌復雜,對軌道線路的平順性和穩定性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為了高質量做好軌道精調工作,對于線路上的每一根軌枕,工務段員工都要進行數據測量。
每公里軌道有1667根軌枕,每一根軌枕的2個軌枕頭都各需要測量一組數據。因此,按每公里出數據3334組、每天推軌道檢查儀檢查約12公里計算的話,一天推機下來,作業人員累計出數據40000余組。“我們通過對檢測數據的分析,制定現場作業方案。”楊永鑫說。
“你們看我月初穿的新鞋這又開膠了。”楊永鑫打趣說道,“我們每天行走10公里以上,每4天就得一個全程馬拉松,精調工作開展4個多月來,我們已經走過了30多個全程馬拉松”
為加快貴南高鐵軌道精調工作進度,確保聯調聯試有序開展,南寧工務段精調作業人員全力奮戰在生產一線,每天吃飯和小憩均在工地上,無論是寒風凜冽,還是烈日當空,始終堅守在貴南高鐵軌道精調最前線。截至目前,已經連續奮戰150多天。
聯調聯試完成后,貴南高鐵將轉入運行試驗階段。待貴南高鐵建成通車后,將實現線路北端與滬昆、成貴和渝黔等鐵路銜接,南端與柳南、廣西沿海、南廣、云桂等鐵路銜接,是川渝黔及西北地區通往南寧、北部灣、粵西、海南地區的便捷、快速客運主通道。南寧到貴陽的運營時間將由目前的5個多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左右,有效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