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ST熊貓發布公告,董事會近期收到公司董事長李民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李民因需集中全力于回歸煙花產業工作,無余力履行好董事長職責,故提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
ST熊貓隨后再發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選舉徐金煥先生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
有“煙花第一股”之稱的ST熊貓,于2001年8月份在上交所上市,是國內唯一一家煙花上市公司。ST熊貓從誕生到壯大,由轉型到沒落,僅二十余載。現如今,ST熊貓宣布再度回歸煙花行業,這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資料圖】
公司內部人事變動頻繁
據悉,徐金煥于本月16日才剛成為公司董事,位置還未坐熱,便搖身一變,晉升成為ST熊貓新董事長,時間甚至不到一周。ST熊貓介紹,徐金煥曾擔任過多個地方政府和部門的顧問,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產業金融、不良資產和新商業模式的投資。
事實上,ST熊貓近一個月來已發生多次人事變動,在董事長李民離職之前,公司董事黃玉岸和監事陳茂琳分別于1月20日、1月31日先后宣布離職,而徐金煥也是在1月31日當天以董事候選人的方式粉墨登場。由此可見,此次人事變更在1月時就已經埋下伏筆。
值得注意的是,ST熊貓在1月31日一口氣發布了八條公告,其中除了人事變動之外,還有一則公告極為重要:ST熊貓擬以資產及現金的方式出資4000萬元瀏陽市樂瑞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投資設立熊貓煙花(集團)有限公司,全面開展煙花內銷及全產業鏈布局。
鈦媒體APP注意到,ST熊貓主要是對國外市場進行煙花銷售,此次突然宣布開展煙花內銷業務,意味著公司發展方向進行重大調整。一般來看,公司發展方向進行重大調整時,人事層面相關的變動也比較常見。不禁讓人猜測,人事變動是否和此次布局煙花內銷業務有關?
多次轉型后,再度回歸煙花行業
今年是疫情結束后的首個春節,一則 “國內將放開煙花燃放政策”的傳聞在網絡中流傳。ST熊貓作為國內唯一的煙花股,股價也迎來異動。2022年12月5日以來,ST熊貓在13個交易日內收獲9個漲停板,階段漲幅達40%。此次股價異動讓公司再度回歸大眾視線。
春節期間,多地對煙花爆竹管控也確實有所“松綁”,煙花銷售量價齊升,多地出煙花廠商出現供不應求現象,煙花市場明顯回暖,這似乎也給了ST熊貓發展國內煙花業務的信心,公司借勢全面開展煙花內銷及全產業鏈布局,準備投資設立熊貓煙花(集團)有限公司。
ST熊貓稱,此次投資有助于公司覆蓋煙花全產業鏈,不僅可以全面增強公司煙花業務,還可以使公司現有煙花出口業務得到強大支撐,從而提升品牌影響力,改善公司成本結構、運營效率。
ST熊貓目前主要業務為煙花業務和小額貸款。煙花業務主要對國外進行出口銷售;小額貸款業務主要為需要資金的企業或個人發放小額貸款。
其實ST熊貓曾困于“禁放令”而謀求轉型。2014年,在覆蓋全國的禁燃、禁放政策之下,煙花爆竹行業處境艱難。ST熊貓便毅然決然的開始了轉型之路,隨后便將業務重心轉移到P2P及小額貸款行業上,期間逐步剝離煙花業務,股票名也變更為“熊貓金控”。好景不長,2018年,監管環境趨嚴,流動性風險造成了P2P網絡借貸行業頻頻“暴雷”,ST熊貓旗下的兩家公司銀湖網和融信通均出現了兌付危機,ST熊貓業績也被拖累,2018年公司由盈轉虧,陷入虧損狀態,持續到2019年。由于ST熊貓連虧兩年,甚至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2020年,ST熊貓重拾煙花業務,依靠銷售煙花產品實現由虧轉盈,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1.75億,其中煙花業務營收1.43億,占比81.90%。2021年ST熊貓實現營收2.89億元,同比增加65.19%,其中煙花業務營收2.45億元,同比增加71.32%。2020年-2022年凈利潤分別為0.46億元、0.72億元,可見公司營利都在逐步增長。據ST熊貓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2.71億元,同比上升21.79%;歸母凈利潤7129.37萬元,同比上升13.77%。
目前ST熊貓業績正逐步回暖,經歷了連續兩年的虧損之后,公司依靠煙花業務起死回生。兜兜轉轉,涉足若干領域后,公司最終還是回歸到煙花賽道上來。(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