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視醫療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線性資本領投,高瓴創投跟投。
據了解,本輪資金主要用于加速眼科手術機器人的NMPA三類醫療器械注冊,和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等管線研發,以及團隊擴張。
杭州迪視醫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創始團隊來自位于德國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實驗室與世界500強德企醫藥公司。截至目前,迪視醫療已申請和授權多項美國和中國發明專利。
(相關資料圖)
迪視醫療以個性化的醫工結合、基于主從控制的多自由度、獨創的柔性機構為技術優勢,率先實現高達3微米的運動精度,為目前國際最高之一。
迪視醫療以眼科手術為切入點,并深入顯微外科領域。團隊與臨床專家合作多年,充分了解顯微手術行業痛點,具有多年豐富的顯微手術機器人研發和產業經驗。
由于技術門檻高,全球僅有少數幾家企業布局顯微手術機器人,市場藍海、空間大。迪視醫療是國內首批完成眼科手術機器人型檢的公司,產品即將進入注冊臨床階段。
眼科手術是顯微手術的典型應用場景。在眼科手術領域,器械圍繞鞏膜刺入點運動,對患者而言,容易產生切口組織的撕扯,影響術后愈合。而且,眼科手術的操作精度要求極高,理想精度為10微米。但在眼科手術中,人手存在約100微米的自然抖動,容易造成視網膜損傷,影響視力恢復。然而,資深經驗醫生數量較少,培育周期極長,如眼底手術醫生培養曲線長達10年,并且受到年齡生理條件的限制。對醫生而言,眼底手術細微操作壓力大,手術時間長,保持同一姿勢容易引發頸椎和手腕等職業病。
針對上述痛點,迪視醫療已經研發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眼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并建立了上千方的設備和高值耗材研發生產基地。眼科醫生可基于迪視機器人超高的運動精度,突破人類生理操作極限,實現更精準的眼底視網膜手術,提高手術療效。并且機器人操作較比人手更穩定、無抖動,可延長一線醫生的職業生涯、增加可手術的醫生數量。迪視正在擴展實現該平臺在包括擁有數十億患者的白內障、青光眼等其他眼科疾病的應用,并已與多家眼科生物科技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助力推動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新型療法。
此外,迪視團隊發現顯微外科手術通常要吻合0.3-0.8毫米的淋巴管-血管或者神經,在耳鼻喉、淋巴外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等多科室均有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手術難度大,醫生技術水平要求高,只有少數外科醫生能夠操作。為此,迪視醫療也將高精度超顯微操作底層技術應用到在研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拓寬顯微外科手術的應用。
迪視醫療創始人崔迪博士表示:“迪視醫療在顯微外科領域擁有近10年的深度技術積累,具有完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將繼續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突破現有治療方式瓶頸和極限,幫助醫生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時,非常感謝線性資本和高瓴創投,以及上城國際醫療創新中心與杭州市、上城區政府對迪視的認可,為迪視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希望迪視團隊與大家攜手共進,能夠給顯微外科帶來一場創新革命?!?/p>
技術總監周博士表示:“顯微操作主要集中在微米級操作精度,處于人類操作與感知極限的邊界,對人類的操作與感知提出重大挑戰。機器人顯微操作能夠幫助人類更好地完成微尺度靈巧操作,在醫療、農業與工業中有重要應用價值,我們將聯合浙江大學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等國際一流科研機構不斷探索機器人顯微操作邊界,為迪視發展與產品優化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p>
線性資本董事總經理黃松延表示:“智能機器人領域是線性資本關注的重點領域,基于產業問題出發的,原發性設計、并具備技術與產品創新的公司是我們一直尋找的標的,迪視極大的解決了顯微外科與眼科方向醫生由于生理極限無法完成的工作,給醫生、患者、醫院三方帶來巨大價值,創始團隊在該方向有非常長時間的積累,是我們認為該方向最好的團隊,我們愿意在早期階段支持公司,并陪伴公司長期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