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解運亮、張云杰
人民幣貸款年末沖高,企業中長貸大幅多增。12月人民幣貸款延續季末沖高特征,同比多增2700億元,超市場預期。分項上,居民預期轉弱,消費與購房意愿客觀上受到感染高峰抑制,居民房貸與短期貸款均延續少增局面。企業中長貸同比多增8717億元,創下有數據統計以來最高單月增幅。1月10日央行聯合銀保監會召開信貸座談會,多項政策工具有望在2023年延續使用,繼續為企業中長貸回升增添助力。票據融資同比少增2941億元,11月頒布的“票據新規”影響已開始體現。
社融增速首次低于10%,政府和企業債融資拖累最大。12月新增社融1.31萬億元,不及人民幣貸款單項增幅,存量增速降至9.6%,歷史上首次低于10%。分項上,國債凈融資額少增與地方債發行節奏錯位下,政府債融資同比少增8893億元,為最大拖累項。企業債融資受理財、債基贖回,發行利率上升等影響,同比少增4876億元。表外融資呈現為正向貢獻,其中委托貸款連續第2月減少,與PSL表現同步,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完畢有關。外幣貸款受匯率影響表現為同比多減。
居民儲蓄率高企,M2增速維持高位。12月M2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至11.8%,仍居高位,M1增速降至3.7%,反映出實體經濟的資金活躍度依然偏低。分項上,居民存款貢獻存款增長的特征明顯。企業存款同比少增幅度較大,或與今年春節時點靠前,“存款搬家”現象有關。非銀存款同比多減,或與理財、債基贖回有關。財政存款持續放量。
居民預期有待扭轉,關注政策加碼空間。2022年以來,新增居民貸款持續弱于往年,其中居民房貸的拖累最為明顯。從央行調查問卷結果來看,2022Q4居民房價預期較為悲觀,居民預期轉弱、需求收縮的壓力仍然比較大。從2023年經濟工作擴大內需的角度出發,居民需求復蘇是未來經濟修復的關鍵一環。關注未來有關政策的加碼空間,包括可能出現的降息、LPR下調,主要城市限購限貸政策的進一步放松等。
風險因素:防疫政策調整早期感染率上升,國內政策推出不及預期,美歐經濟衰退等。
正文
一、人民幣貸款年末沖高,企業中長貸大幅多增
人民幣貸款延續季末沖高特征,12月增量超市場預期。四季度以來,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于銀行信貸投放的要求,包括鼓勵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房地產貸款投放力度等。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新增專項債、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等多項再貸款工具的支持下,銀行有較為充足的年末項目儲備,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萬億元,同比多增2700億元。
從分項上看:
1)居民預期轉弱,貸款延續少增局面。2022年12月末,央行披露了四季度問卷調查結果。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環比下滑3.2個百分點至43.8%,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環比下滑2.1個百分點至44.4%。疊加12月疫情散發、多地迎來首輪感染高峰,居民出行、消費以及購房意愿均受到抑制。四季度更多儲蓄占比升至61.8%,創下歷史新高。更多消費占比持平上期,錄得22.8%,更多投資占比環比下降3.6個百分點至15.5%。反映到貸款層面,12月新增居民中長貸(房貸)1865億元,同比少增1693億元,拖累明顯。居民短貸減少113億元,同比多減270億元。
2)企業中長貸創下單月最高增幅。12月新增企業中長貸1.21萬億元,同比多增8717億元,創下有數據統計以來最高單月增幅。企業中長貸余額增速升至14.7%,較2022年5月份增速低點回升3.3個百分點。
企業中長貸增速擴張是多項政策工具落地生效的結果。2023年1月10日央行聯合銀保監會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要及時跟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延續發揮好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合力。還要繼續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科技創新再貸款、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基于會議內容,多項政策工具有望在2023年延續使用,繼續為企業中長貸回升增添助力。
企業短貸方面,受疫情、出口增速持續回落等因素的影響,12月企業短貸減少416億元,同比少減638億元,同樣呈現為正向貢獻。
3)票據融資同比少增2941億元。一方面2021年12月同樣受疫情影響面臨較大經濟下行壓力,彼時銀行依靠做多票據融資補足信貸規模的跡象更加明顯,造成基數較高。另一方面,2022年11月央行、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修訂后的《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辦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規從縮短票據期限、新設兩項上限指標、強調交易真實性、完善違規操作罰則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票據市場管理。隨著業務整改落地,2023年起票據開具規模或趨于下降,12月新增票據融資同比少增幅度較大,可能已開始體現新規的影響。
二、社融增速首次低于10%,政府和企業債融資拖累最大
12月新增社融規模1.31萬億元,不及新增人民幣貸款單項增幅,當月同比少增1.06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降至9.6%,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為歷史上首次增速低于10%。分項上看:
1)國債凈融資額少增與地方債發行節奏錯位下,政府債融資同比少增8893億元。國債凈融資額同比少增是最主要的原因,WIND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國債發行規模同比多增7112億元,但同時到期量同比多增1.17萬億元,導致當月凈融資額同比少增4585億元,對政府債融資形成拖累。地方政府債的錯位發行是另外一大原因,2021年下半年地方政府債提速發行,12月發行規模達3179億元。2022年地方政府債發行節奏前置,其中新增專項債限額基本于上半年發行完畢,12月地方政府債發行規模不足1000億元。
2)取消發行潮影響下,企業債融資同比少增4876億元。Wind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份,合計有190只信用債取消發行,涉及債券發行規模達到1179.98億元,數量和規模創年內新高。受此影響,當月企業債融資同比少增幅度較大,對新增社融形成明顯拖累。究其原因,主要是2022年11-12月債市陷入大幅調整,銀行理財和債基大規模贖回,傳導至一級市場導致發行利率上行、企業債發行難度加大所致。
3)表外融資呈現為正向貢獻,合計同比少減4970億元。其中,新增信托貸款同比少減3789億元,新增未貼現銀票同比少減867億元。主要由于2021年處于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金融機構持續壓縮表外融資,從而基數較低。需要注意的是,12月委托貸款減少102億元、同比少減314億元,與PSL表現同步(12月減少171億元)。PSL是7400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重要資金來源,工具在投放過程中又部分以委托貸款形式落地,這就造成了2022年三、四季度以來PSL和委托貸款增多的情況。隨著政策工具的投放完畢,兩項指標的回落屬于正常現象。
其他分項上,新增外幣貸款同比多減1016億元,與12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樞仍位于6.98的相對低位有關,企業外匯兌付成本較高,從而外幣貸款需求收縮。股票融資同比少增590億元,社融口徑下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4004億元,是貢獻最高的分項。
三、居民儲蓄率高企,M2增速維持高位
12月M2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至11.8%,仍居高位。M1增速下降0.9個百分點至3.7%。M2-M1增速剪刀差擴大,反映出實體經濟的資金活躍度依然偏低。
分項上看,居民存款貢獻存款增長的特征明顯。12月居民存款同比多增1萬億元,反映出居民投資與消費傾向仍受抑制,儲蓄率高企,與央行調查問卷結果相一致。其他分項上,企業存款同比少增1.28萬億元,或與今年春節時點靠前,“存款搬家”現象有關。非銀存款同比多減1485億元,或與銀行理財、債基的大規模贖回有關。財政存款持續放量,同比多減555億元。
四、居民預期有待扭轉,關注政策加碼空間
新增居民貸款持續弱于往年的情形并不多見。2022年,居民貸款的單月增幅均弱于往年同期水平,其中居民房貸的拖累最為明顯。從央行關于未來房價預期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2022年四季度預期未來房價上漲的居民占比進一步下降、預期未來房價下降的居民占比進一步上升。可見居民預期轉弱、需求收縮的壓力仍然比較大。從2023年經濟工作擴大內需的角度出發,居民需求復蘇是未來經濟修復的關鍵一環。關注未來有關政策的加碼空間,包括可能出現的降息、LPR下調,主要城市限購限貸政策的進一步放松等。
風險因素:防疫政策調整早期感染率上升,國內政策推出不及預期,美歐經濟衰退等。
本文源自報告:《居民房貸的拖累問題仍未解決 》
報告發布時間:2023年1月11日
發布報告機構:信達證券(行情601059,診股)研究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