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樂居財經吳文婷 1月11日消息,山東博苑醫藥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苑股份”)于近日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
據招股書,2019年-2021年,博苑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38億元、3.79億元、5.2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734.08萬元、6403.94萬元、1.0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公司曾擁有1家全資子公司利華高分子,已于2020年7月轉讓。
早在2016年6月12日,利華高分子股東會決議,同意利華高分子將注冊資本由900.00萬元增加至2,000.00萬元,新增的1,100.00萬元注冊資本由李成林(博苑股份實際控制人之一)以每注冊資本1元的價格認繳,此時利華高分子成為了博苑股份關聯企業。
因博苑股份看好高效減水劑行業的發展,遂于2018年4月10日收購主營業務為高效減水劑生產的利華高100%股權,自此,利華高分子成為博苑股份全資子公司。然而事與愿違,報告期內,利華高分子的財務數據表現不盡人意,凈利潤持續為負數。
2020年7月,為聚焦精細化工主業,博苑股份對利華高分子進行了剝離,將利華高分子100%股權又以2,003.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博苑股份實控人李成林、于國清,利華高分子再度被剝離為博苑股份關聯企業。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從最初2019年低于行業均值一倍,到2020年、2021年基本追上行業均平均值,報告期末更是遠遠將行業可比公司甩在身后。
對此,公司將2020年毛利率的大幅提升主要歸功于貴金屬催化劑、無機碘化物、發光材料,到2021年毛利率的再次增長主要是貴金屬催化劑收入占比的增加,而報告期末毛利率同比增加8.54%最大的功臣便是有機和無機碘化物毛利率的增長,前期主力軍貴金屬催化劑毛利率則是大幅滑坡將近33%,降低了主營業務毛利率4.76%。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首先,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同處一個行業的企業毛利率不會相差太大。其次,從細分業務層面上看,三家可比公司都有著與發行人類似的產品和業務模式,何況產品價格的上漲并非是某個行業企業所能獨有的,它會在行業中形成傳導效應,最終導致整個行業鏈各類產品的聯動上漲。
博苑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精細化學品研發、生產、銷售及資源綜合利用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包括有機碘化物、無機碘化物、貴金屬催化劑、發光材料、六甲基二硅氮烷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并基于資源綜合利用資質與工藝技術優勢開展含碘、貴金屬等物料的回收利用業務,為客戶提供貴金屬催化劑、六甲基二硅氮烷等加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