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總是在大街小巷就能聽到“**銀行理財收益多少”“基金怎么樣”的話題,看似簡單的話題卻提示我們全民理財的時代已經到了。一方面跟物價上漲有關,另一方面是由于當今社會,如果不會理財總覺得格格不入。那么大學生應該如何理財呢?
第一:理財的范圍很廣,不單單是銀行5萬元起的那種理財產品才叫做理財,買基金、買債券、買股票都是理財方式的一種。
第二:由于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可支配的資金不多,所以購買理財資金受到限制。因此可以購買一些起點低,靈活支取的理財。比如說: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現在幾乎所有大學生都有支付寶、微信,將生活費放到余額寶就是購買貨幣基金。
第三: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大學生可以做基金定投。比如說每周定投50元,對大學生來說沒有壓力,這樣一個月相當于存了200元,大學畢業不算收益,本金就有9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