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財經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向家瑩)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介紹稱,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已經成功登記31個項目和1504萬噸的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累計成交量達到325萬噸,成交額2.7億元。
夏應顯表示,自去年1月份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以來,初步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減排量交易較為活躍,市場開局良好。經營主體的參與能力和低碳減排意識顯著提升。
一是市場全鏈條運行暢通。目前,市場已經從管理制度、技術方法、基礎設施三個維度初步完成了體系的框架構建,自愿減排項目和減排量的完整性、規范性審核制度得到完善,市場交易行為得到規范。二是市場支持領域持續擴大。目前,市場支持造林碳匯、海上風電、煤礦低濃度瓦斯利用等六類項目開發。三是項目和減排量實現登記交易。截至10月28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已成功登記31個項目和1504萬噸的CCER,累計成交量達到325萬噸,成交額2.7億元,切實為一批降碳效果好但減排成本高的項目提供了寶貴的資金支持。
夏應顯強調,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目前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生態環境部將堅持通過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激發全社會參與溫室氣體減排的積極性,推動實現生態價值轉換,其中包括,加快擴大市場支持領域,高標準構建我國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方法學體系,鼓勵社會各界探索低碳零碳乃至負碳的先進技術;健全完善數據質量監管機制,提升數據質量監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強經營主體能力建設,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碳信用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