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充足水平告急!南京銀行140億元定增上會意外遭否,今日股價大跌
7月31日,南京銀行早盤低開低走,截至收盤,股價報7.73元,跌幅達4.21%。
消息面上,7月30日晚間,南京銀行公告稱,證監會發審委對該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進行了審核。根據審核結果,該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未獲得核準通過。
不過,公告中并未提及此項申請被否的具體原因。
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今日多次致電南京銀行辦公室,但截至記者發稿,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1.140億定增計劃被否
據了解,南京銀行此次被否決的定增計劃是在去年公布的。
去年8月1日,南京銀行公告稱,擬向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等五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96億股,募資總額不超14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該定增計劃于去年8月通過股東大會決議,并在11月獲江蘇銀監局核準。證監會官網顯示,南京銀行此次定增在2017年11月7日報證監會審批,證監會于11月14日受理,并在12月中旬給出第一次書面反饋。
而南京銀行昨日晚間突然發布公告稱,“ 7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對本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進行了審核。根據審核結果,本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未獲得核準通過。”
截至目前,南京銀行官方并未透露被否的具體原因。不過,記者查詢《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了解到,對于七種情形明確規定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
● 發行申請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 上市公司的權益被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嚴重損害且尚未消除;
● 上市公司及其附屬公司違規對外提供擔保且尚未解除;
● 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三十六個月內受到過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或者最近十二個月內受到過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
● 上市公司或其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 最近一年及一期財務報表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所涉及事項的重大影響已經消除或者本次發行涉及重大重組的除外;
● 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目前,對于南京銀行此次定增申請被否原因,市場上眾說紛紜。一位銀行業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直言,銀行定增申請被證監會否定的案例實屬少見。
2.資本充足率告急
公開資料顯示,南京銀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是一家由國有股份、中資法人股份、外資股份及眾多個人股份共同組成獨立法人資格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根據南京銀行7月31日晚間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業績快報,截至6月末,南京銀行資產總額11936.31億元,較年初增加524.68億元,增幅4.6%;存款總額7612.68億元,較年初增加386.45億元,增幅5.35%;貸款總額4361.19億元,較年初增加471.67億元,增幅12.13%。報告期內,實現利潤總額72.05億元,同比增加8.39億元,增幅13.1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9.78億元,同比增加8.73億元,增幅17.10%;基本每股收益0.70元,同比增幅16.67%。
僅從上述業績來看,南京銀行堪稱“優秀”。
看上去發展不錯的南京銀行,為何急于融資?原因還是資本充足率的問題。
2018年3月,南京銀行公布2018年一季報顯示,該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79%、9.41%、8.08%。
依據原銀監會資本新規過渡期安排,到2018年底,除系統性重要銀行(工農中建)外,其他非系統性重要銀行需滿足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于7.5%。
盡管南京銀行一季度末的三大資本充足率指標均滿足要求,但均低于銀保監會公布的一季度末全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指標。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8%,資本充足率為13.64%。
為補充資本充足率,南京銀行手段頻出。
除了此次被否的定增計劃外,根據7月30日南京銀行發布的《中國銀監會江蘇監管局關于南京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的批復》(蘇銀監復﹝2018﹞26號)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銀市場許準予字﹝2018﹞第88號),南京銀行將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28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該金融債券分批次發行。
目前,南京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2018年第一期金融債券人民幣80億元,于2018年7月30日發行完畢。
而在此之前,據有關媒體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IPO到2016年,南京銀行已經募集了296.94億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