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商圈屬性而言,便利店選址優先考慮人群易于聚集的地點,例如社區型住宅區、中高檔寫字樓、學校周邊、商業街、酒店、娛樂場所、工業園區等,應該盡量避開商圈人口過少的位置。商圈人口是指在店鋪商圈范圍內活動人口的數量,包括居住人口、辦公人口、學習人口等。
根據國內便利店行業的經驗理論,國內以社區消費為主的便利店需要3000-4000個商圈人口支撐。因此,若某社區的戶數小于 1000 戶,那么開設在此的便利店的客票數可能不足,從而導致店鋪經營困難。以辦公客流為主的便利店同樣需要3000以上的商圈人口,我們按照大廈的面積、容積率、訪客比例等數據,基本可以推算出商圈內的人口數量。那些開設在商業街的便利店對于商圈人口的要求會更高,至少要超過60000人,繁華區、鬧市區甚至還要超過這個基本標準。這是因為商業街大多數是共享客流和派生客流,進店率和客單價往往會比社區便利店、辦公區便利店低很多。
商圈人口過少的店鋪不宜開,但并不一定意味著商圈人口超過基本標準就可以開店,我們還需要深入分析店鋪客流數據來評估店鋪選址的優良。好的便利店選址首先要有足夠的客流量。如果店前實測的客流數勉強能支撐便利店日常運營所需,這樣的選址比較冒險。有些選址雖然實測客流很多,但客流只是經過門店,并無停留或進店的理由,這肯定也是不可取的。其次要確保客流的有效性。客流的有效性說到底是客流的“質量”問題。客流質量取決于顧客的年齡階層、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等眾多因素,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詳細分析。
如何獲取準確的店鋪客流數據是困擾便利店經營者的難題之一。業內以往主要采用人工統計的方式,比如抽選一定時段來安排人工蹲點掐表或錄視頻。人工統計方式存在許多弊端,一方面是數據不夠全面,但若要全時段覆蓋,成本又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人工采集的標準不一,真實性難以評估。
還有些商家會選擇與中科愛訊、鷗新軟件等提供Wi-Fi探針方案的技術服務商合作,通過部署 Wi-Fi 網絡來獲取開啟 Wi-Fi 功能的手機 MAC 地址計數,嚴格來說是統計周圍的開啟 Wi-Fi 設備終端數量。Wi-Fi探針能夠全時段覆蓋,幫助節省人力成本。不過在實際應用場景下,并非所有的人都攜帶Wi-Fi設備并且將Wi-Fi設備處于開啟狀態,所以Wi-Fi探針方案的計數精準度有限。
現在,也有諸如圖普科技之類的人工智能企業研究智能化的店鋪選址方案。他們使用攝像頭來替代人工采集客流數據,并基于行人重識別技術對采集到的圖像畫面進行識別統計,能夠做到全時段覆蓋且精準計數。同時還能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對行人進行性別、年齡等多維度的分析,為進一步分析受眾群體提供有效依據。相較于人工選址和Wi-Fi探針,這類店鋪選址方案在精準性和效率方面更為突出。
眾所周知,便利店行業單店收益低、體量小,并且面臨房租、人力成本上漲的壓力。即便現在有越來越多資本涌入,便利店仍是以低客單價、高頻交易和選址為生存依據的苦生意。選址,對于便利店的經營至關重要。除了商圈人口和店鋪客流之外,我們還要綜合考量消費習慣、租金、店面情況、人工成本等很多因素,方能制定正確的選址策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