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近年面臨更大的一件事情是行業監管備案,對網貸企業來講,兩條路可選,要么加快自身業務模式的升級,通過備案后積極合規運營,繼續扎根互聯網金融事業,為投資人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要么就合理退出。
但是…對于部分平臺而言,監管似乎是一面照妖鏡,以往網貸平臺野蠻增長良莠不齊,在照妖鏡下,問題平臺逐漸浮出水面,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出事的平臺大多都是自身問題不斷積累,嚴管之下必然加速問題的積累,久而久之必然爆發。
縱觀爆雷名單,會發現這些企業所暴露出的問題無外乎無知隨大流、不斷畫餅持續欺騙、僥幸心理干一票跑路的等等。所謂無知隨大流,其實本質上講就是不懂金融,缺乏專業性注定了這類平臺的結局,比如近年來較為火熱的區塊鏈概念,自身對這部分并不是太了解,只看到這個領域是熱門就要跟進去,結果必然實在自身跟不上,只有被擠出的結局。
據媒體爆料,曾經紅極一時的牛板金,那欺騙手段甚是厲害,早先發布公告說有大量投資出現逾期,然而當投資者跑到其總部交涉時才發現,后者的前董事長通過虛構標的挪用數十億資金用于房地產開發,這筆資金無法收回。然而這并不是重點,在后面該企業舉辦投資人見面會宣城要增資數億元,之前挪用的那數十億絲毫未提!
不過,即使網貸行業爆雷頻發,用“千瘡百孔”形容也不為過,但P2P仍然是投資者的首選。國家層面仍然是大力倡導普惠金融,多項政策支持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畢竟互聯網金融有些優勢是傳統金融行業不具備的。
其次,爆雷頻發,某種意義上講,也算是行業“自醫”,祛除劣質、病態平臺,對于剩下優質的平臺而言,也是一種保護。另一方面對于投資者而言,市場環境變好,資金也會更加安全,而受益范圍產品種類等也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性。
江蘇住銀所一直秉持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理念,緊跟國家政策指導,深耕供應鏈金融、青年創業等領域,為用戶選擇更為優質的投資項目。目前,住銀所也一直積極籌備行業監管備案,銀行存管相關工作正在按照計劃順利推進。存管上線后,住銀所的用戶將擁有銀行專屬存管賬戶,實現平臺與用戶資金完全隔離,平臺也能更好扮演中介角色,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投資體驗。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