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在京開幕
記者:為什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這么大,但卻一直都沒有在互聯網世界有大的企業出現?心理學互聯網化的瓶頸是什么?
盧悅:首先,心理咨詢是西方的產物。而東方的心理危機化解之道,一個是在國學,一個是佛家,都講求的是個人的修煉或者朋輩之間的互助,心理咨詢的前身是教堂的懺悔室,所以他們有觸碰靈魂深處的習慣。
其次,心理咨詢無法產業化是因為它很難標準化。它有些像藝術行業的手工作坊的類型,需要花時間培養足夠好的人才,形成梯隊,才能真正有產出,而互聯網對于速度的要求是很快的,心理行業是慢工出細活,所以兩者目前還不太匹配。
再次,中國應用心理學的缺口是很大的。目前中國正牌的心理學工作者大約1萬人,而美國有20萬人;中國受到正規系統訓練的心理工作者有80%在做研究工作,只有20%做應用工作,而美國20萬人中90%做應用工作,其中絕大部分是心理咨詢師。美國人口是中國的1/6,也就是說,平均人口中,中國每有一個心理咨詢師,美國就有130個。按照國際衛生組織的說法:每千人擁有一個心理咨詢師是“健康社會的平衡點”。這樣看來,全國大約需要一百三十多萬心理咨詢師。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心理專業人才是十分緊缺的。
最后會對心理的需求也相當大,比如情感問題,婚姻問題,國內很多婚戀網站只是做了情感市場的初期開發,而對于如何找到合適的配偶,如何經營自己的形象,如何經營婚姻,如何實現自我成長這些關鍵的議題都沒有人挖掘。我們的社會正從一個爆發戶式的拜金主義時代走向更關注精神層面的時代,從這個角度上看,我相信情感心理服務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盧悅: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臺聯合創始人、首席咨詢師
記者:“心之助”作為一家互聯網的心理學企業有什么自己的特色,未來事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盧悅:“互聯網+心理“包括兩個方向,一個是親子系,一個是情感系。”相對與親子系市場競爭激烈的紅海,情感系則是一片藍海。作為中國女性情感心理第一平臺,心之助有一套完整的“三大情感經營體系”可以為客戶切實解決問題:一、改善關系從自我做起,修通內心,調整狀態,愛好自己。二、理解親密關系的秘密,學會經營關系的高效方法。三、有效處理婚姻情感危機,化干戈為玉帛。心之助采用金字塔模型進行學習,即最下層是金牌婚戀情感課程,讓學員一邊學習一邊在生活中運用;中層專業心理情感服務,是針對情感危機,通過專家會診和專業情感陪護的方式幫助你度過情感困境;最上層是一對一的為客戶制定系統全面的情感服務方案。
心之助自2015年成立以來累計注冊上百萬全網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北上廣為主的中產階級以上的女性用戶。現在離婚案有70%是女方主動提出的,越來越多的女人拒絕生二胎,我們即將進入到一個“女權主義時代”。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女人會投資在情感學習上,所以我覺得未來的事業的前景是想當光明的。
記者:您覺得未來“互聯網+心理”發展出路在什么地方?“心之助”對此有什么應對策略?
盧悅:情感市場做什么?主要就是做上中下游;上游就是情感的三觀教育,談戀愛的技術方面的問題;中游是情感經營,情感溝通能力,情商的提升;下游是情感危機應對,比如情感挽回,外遇問題的處理;
作為心之助的創始人,我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資深媒體人的身份,我之前在《婚姻與家庭》和《時尚先生》做過記者和編輯;另一個身份是十多年的情感咨詢師的資深背景,目前情感市場的上游做的比較差,我覺得中國即將進入到心理學井噴的時代。心理學的普及化,大眾化,已經呼之欲出,非專業的情感寫手壟斷情感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但真正懂得心理學規律的專家們又養在深閨無人知。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只有“流量”卻沒有內容,“流量”就變成了無根之水。心之助要做的就是迎接在“流量時代”之后的“內容時代”。
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服務平臺自2015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為廣大民創造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的女性情感類“知識產品”和“服務產品”,立志成為中國女性情感的“黃埔軍校”。未來,心之助將借助互聯網的大流量平臺,以優質的服務幫助到更多的中國人。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