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計劃”青年大學生參觀科研平臺活動。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2020年底,泉州市人民政府與湖南大學合作共建泉州湖南大學工業設計與機器智能創新研究院(下稱:研究院),這是泉州市政府推動政產學研合作創新的重大舉措,旨在充分發揮湖南大學的學科優勢及科研實力,助力泉州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改善泉州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
企業發展離不開科研成果的助力
2021年初,劉永紅教授與湖南大學研發管理團隊來到泉州,為充分接觸企業,了解生產技術瓶頸,研究院選址幾經推敲,在泉州市政府與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開發區)的共同努力下,最后落戶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產業園。
劉永紅告訴記者,開發區在了解當地產業特色以及惠才政策申報上給予了很大支持,讓研究院快速搭建出了團隊及營運框架,也為后續探索技術研發科研平臺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多年來,劉永紅一直秉承著“研發設計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的初心。2016年去湖南大學就職前,劉永紅一直在三一集團有限公司擔任研究總院執行院長,負責集團全球研發體系建設。他先后組建了百萬臺工程機械互聯網,解決了“混凝土泵送振動”世界性行業難題,獲得了國家專利金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獎項。與此同時,劉永紅還擁有“3D打印”“混凝土泵車臂架”等領域的多項專利成果。在科技部最新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文化科技與現代服務業”專項,他作為項目總負責主持了“面向智能交互產品的創意服務設計技術與平臺”項目。在他的帶領下,經過11年的努力,三一集團研發人員從原來的幾百人到上萬人,產值也由百億實現了千億的跨越,工程機械領域更是挺進全球前五。
劉永紅表示“研究院與企業的發展契合度越高,科技成果就越容易轉化成生產力,工業產業就越容易實現躍升。”目前研究院取得的科研成果、專利技術,與開發區推行的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假以時日,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定能助力園區企業發展、產業提升。
真情實意留人才 讓科研機構“鏈”上開發區
劉永紅介紹,研究院在合作城市選擇上花費了很多心思,最終團隊落戶開發區,是被開發區用情留人、用心留才的各項舉措打動。
今年年初,研究院打算招聘一批高學歷員工和本科實習生。因不熟悉泉州本地高學歷人才薪酬以及人才配套政策,研究院遲遲不敢發布招人公告。在與開發區黨群工作部溝通后,相關科室立即派專人向劉永紅以及有意向的員工講解人才配套補助及相關扶持政策,最終,40名高學歷人才解除憂慮加入研究院。
同時,為加快研究院科研成果落地轉化,開發區協助研究院組織召開最新產品技術推介會,邀請各地機械裝備企業參與,搭建企業和科研院所之間合作的橋梁。
今年,開發區常態化開展了“為企辦實事”“進企業、走客商、訪人才”主題實踐活動,走訪高層次人才300多人次,征集意見建議50多條,聘任50名企業人才工作服務聯絡員,出臺《泉州開發區企業人才服務聯絡員管理制度》,新增省級科技特派員5人,團隊科技特派員2人,市級科技特派員7人,進一步加強了服務企業服務人才力度。
厚植人才優勢 助力園區產業騰飛
憑借在三一集團的工作經驗和高校積累的理論知識,劉永紅敏銳地認識到,對于泉州來說,產業轉型升級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談及泉州工業現狀,劉永紅一分為二地說: 泉州工業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泉州產業經濟相當活躍,但是在科技研發領域先天不足,產業的發展提升需要高端人才、產業人才。
“泉州市政府和開發區引進人才的初心,就是希望整合研究院這樣的大院大所,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進駐,培育更多的研究人員,實現人才優勢助力產業升級。” 劉永紅說道。
開發區在落實多項“引才”“育才”舉措上,組建“引智”團隊,深入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福州大學等高校,舉辦畢業生來泉州就業創業政策推介活動,開展“揚帆計劃”青年大學生交流活動,組織100多名在校大學生參觀科研平臺品牌企業。
此外,開發區還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科技創新、技術輔導、企業管理、沙龍座談等對接交流活動,大力引進研究院、企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和緊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劉永紅表示,研究院將傳承并弘揚湖南大學“敢為人先”的校訓,以科技創新驅動助力泉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開發區產業提升發展水平,培育示范產業企業,不斷擴大對全市產業發展的帶動力和影響力。(杜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