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今日熱點 > 產經綜合 > 正文

    福建:碳匯賠償,為“空氣”買單

    2022-11-07 09:52:36    來源:福建日報    

    順昌法院引導違法行為人認購“一元碳匯”。(資料圖片)

    位于上杭白砂國有林場的司法綠碳基地,利用違法行為人繳納的碳匯賠償金,營造碳匯林。(資料圖片)


    (資料圖)

    泰寧法院引導違法行為人通過增殖放流,修復受損生態。圖為放流現場。(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破壞森林資源行為,不僅損害了林地林木,還損害了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尤其是造成了碳匯損失。

    在涉林刑事案件中,福建法院不僅倡導被告人通過補種復綠等方式修復受損生態,還引導被告人自愿認購林業碳匯,以賠償碳匯損失。但難點在于,如何科學計量碳匯損失?

    近日,省高級人民法院與省林業局聯合發布《關于在生態環境刑事案件中開展生態修復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工作指引(試行)》,在全國首創林業碳匯損失計量及賠償機制,探索破解碳匯損失賠償計量難的問題。

    從補種復綠到碳匯賠償

    碳匯賠償,順昌縣人民法院是“首吃螃蟹”者。

    2020年3月,該法院審結一起濫伐林木案。被告人吳某輝無證采伐林木73.6立方米。案發后,他認罪認罰,退回違法所得,并自愿認購價值4萬元的“一元碳匯”。“一元碳匯”是當地自主開發的林業碳匯項目。公眾可以“一元10千克”的價格,線上認購碳匯,收入返還林權所有者。最終,順昌縣法院依法酌情對吳某輝予以從輕處罰。

    該判例是全國首個通過認購碳匯修復受損生態案件。

    在順昌縣人民法院生態環境審判庭庭長張夏蘭看來,認購碳匯是踐行生態恢復性司法理念的具體實踐。其底層邏輯是:“對于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不能一判了之,還要關注受損生態是否得到及時修復。”

    比起“買空氣”,生態恢復性司法更廣為人知的做法是種樹。

    1991年,長汀縣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失火罪案中,在全國首創“補種復綠”模式:判令被告人梁某華在火燒跡地上更新造林100畝。這一做法,改變了以往生態環境案件中一判了之的做法,邁出了全國生態恢復性司法的第一步。

    以此為起點,生態修復理念向山水林田湖草等更多領域拓展,并延伸出了增殖放流、引流沖污、固壩填石等多種形式,原地、異地修復和替代性修復等多種路徑。2017年出臺的《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在辦理生態環境刑事犯罪案件中健全和完善生態修復工作的實施意見》,則建立了全省統一的規范。

    然而,傳統生態修復模式,有其局限性。

    “以‘補種復綠’為例,它僅僅彌補了有形的林木價值,卻忽視了森林生態系統固碳釋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善氣候等無形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省高級人民法院生態環境審判庭庭長王江凌認為,生態有價,傳統生態修復模式,不足以補償受損生態系統的全部價值,“應當建立能夠充分體現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賠償機制,從有形修復向全面修復轉變”。

    可量化、可定價、可交易的林業碳匯,是重要切入口。

    “林業碳匯,指通過實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經營、災害防治等活動,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與碳匯交易結合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省林業局造林處副處長楊子清說,“碳匯可以作為反映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一個綜合性指標,碳匯量越大,森林質量越好。”

    2016年福建碳市場開市時,便將福建林業碳匯列為三大交易標的之一。除了場內交易,三明“林業碳票”、順昌“一元碳匯”等區域性林業碳匯產品,在場外市場同樣活躍。這為林業碳匯賠償創造了條件。繼順昌法院后,各地基層法院紛紛試水不同碳匯賠償模式。

    2021年9月,泰寧縣人民法院向毀壞生態公益林的被告人吳某應,發出“司法碳購令”。隨后,他通過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購買并核銷了價值5000元的167噸林業碳匯。2021年以來,將樂縣人民法院共引導8個案件的18名違法行為人,自愿認購福建金森碳匯科技有限公司收儲的4481噸三明“林業碳票”。2022年,三明市沙縣區人民法院辦結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過調解,違法行為人池某鈿向沙縣區林業碳中和基金會認捐了1062.26噸碳匯。

    “從‘補種復綠’到‘碳匯賠償’,是生態文明理念革新在司法領域的具體表現。”王江凌說,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共審結各類涉林案件8000多件,責令被告人購買林業碳匯超過1.3萬噸。

    碳匯補償有了計量標準

    碳匯賠償怎么賠,賠多少?關鍵在于科學量化碳匯損失。但在實踐中,各地普遍面臨“鑒定難”“鑒定貴”“鑒定周期長”“鑒定標準不統一”等難題。

    以早前審結的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為例,該案中,違法行為人濫伐64立方米林木,經第三方鑒定機構鑒定,共造成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損失約14萬元。按照當前碳匯行情,其中的碳匯價值僅約5000元。但此次鑒定費用就高達8000多元,超出了碳匯本身的價值。實際上,不少案件中,鑒定費用遠高于此。

    “第三方機構鑒定費用高,周期長,成本與價值不匹配,增加了被告人的經濟負擔,也不利于刑事案件快審快結。”將樂縣人民法院生態環境審判庭庭長湯曉慧說,在以往實操中,除了公益訴訟案件,對于碳匯損失一般不進行嚴格計量。主流的做法是,通過生態補償金大致換算出碳匯價值。

    建立科學統一的計量方法,是當務之急。龍巖市先行一步。

    今年3月,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龍巖市林業局聯合出臺《龍巖市關于在刑事犯罪案件中開展司法修復森林碳匯補償機制工作指引(試行)》,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林業碳匯損失計量方法。簡便易操作,是這份計量方法的顯著特征。

    “我們將受損森林資源分成喬木、灌木、竹林三個類型,并明確了不同森林類型碳匯損失計量公式,林業技術人員按圖索驥即可計量出碳匯損失。”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環境審判庭副庭長盧維善說,該機制出臺以來,全市法院已審結案件17件,督促犯罪行為人認購碳匯1243.5842噸。

    9月,省高院、省林業局聯合推出全省版的林業碳匯損失計量方法。與龍巖版相比,該方法更加細化。

    “我們結合福建林業實際,參照國家相關林業碳匯方法學,提出林業碳匯損失的計量類型、計量方法及主要樹種相關參數。”楊子清說。

    在該計量體系下,涉林刑事案件被分為盜砍濫伐、森林火災、非法占用林地等類型;樹種則被細分為杉木、馬尾松、木荷、楓香、木麻黃等類別。不同的案件類型,對應不同的計量方法;不同的樹種,對應不同的計量參數。譬如,非法占用林地類型又被細分為未硬化林地與硬化林地兩種。前者需要計量喬木層(含竹子)、灌木層、草本層、枯落物及枯死木等4個碳庫損失量,后者則要在此基礎上,額外計算土壤碳庫情況。

    既要科學嚴謹,又要便于操作。

    “輕簡化的計算方式,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助于降低基層林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楊子清說,在福建省林業碳匯專項調查的基礎上,省林科院通過對福建12種主要森林類型、430個固定樣地、7600多份植株與土壤樣品碳含量測定的大數據分析,發現不同碳庫之間存在著相對穩定的比例關系。也就是說,林業技術人員在進行計算碳匯損失過程中,只需要計算出喬木層的碳匯量,再根據系數,就可推算出其他碳庫的碳匯量。

    拓展生態損害賠償邊界

    碳匯損失可量化后,賠償便有了依據。

    “在被告人自愿履行生態修復義務上,被告人自愿賠償林業碳匯損失并簽署賠償承諾書的,人民法院可向林業主管部門出具通知書,由林業部門委托林業專業技術人員測算碳匯損失量,并出具意見書。”王江凌說,碳匯賠償可作為被告人悔罪的表現,并在量刑時予以考慮。

    在具體賠償方式上,福建法院積累了不少經驗。泰寧法院引導被告人,通過場內市場購買經核證的林業碳匯;將樂法院、順昌法院等引導被告人,在場外市場購買“林業碳票”“一元碳匯”等區域性林業碳匯產品;龍巖法院則鼓勵各地國有林場營建司法綠碳基地,引導被告人繳納碳匯損失賠償金,專項用于地方國有林場營造碳匯林。

    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全省版的指引提供了三種碳匯賠償路徑,供被告人自由選擇:折算碳匯損失賠償金并用于營造碳匯林、購買經核證的林業碳匯、購買經省林業局備案的其他林業碳匯。無論是以何種方式認購的碳匯,都必須經過主管部門核銷,以防止被告人日后進行二次交易,從中獲利;繳納的碳匯損失補償金同樣要進行嚴格監管,確保其專項用于營造碳匯林。

    眼下,福建各法院正在司法實踐中,積極引入林業碳匯損失計量及賠償機制。以此為起點,碳匯賠償理念開始向其他領域拓展。

    10月底,省人民檢察院、省林業局聯合下發《關于在辦理生態環境刑事犯罪和公益訴訟案件中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開展生態修復的工作意見(試行)》。這意味著,林業損失計量及賠償機制,也將推廣至環境公益訴訟領域。

    森林系統是重要的碳庫,海洋生態系統同樣具有強大固碳能力。

    不久前,連江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非法采礦案。被告人林某義指使被告人林某才等人過駁他人非法盜采的海砂,涉案價值超300萬元。事后,被告人自愿出資10萬元,通過福建海峽資源環境交易中心購買海洋碳匯近7000噸,得到從寬處理,最終獲刑2年3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7萬元。這是全國首例適用海洋碳匯進行海洋生態修復的司法案件。

    在涉林案件中,生態損害賠償的邊界有望得以拓展。

    “碳匯僅僅是森林眾多生態服務功能中的一項,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同時還損害了其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維系生物多樣性、改善氣候等多重生態功能。”楊子清主張,將更多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納入賠償范圍。與碳匯賠償一樣,關鍵在于建立統一的損失計量核算標準。

    一個利好消息是,今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局聯合下發通知,將福建等5省區列為全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試點。實際上,2004年開始,我國已連續開展了3期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研究,從林地林木資源價值、森林生態服務價值、森林文化價值三個方面,構建了一套核算方法。新一輪試點工作的開啟,意味著我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已從學術研究轉向實踐層面。(記者 張輝)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亚洲性猛交xx乱|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男人天堂av| 91亚洲性爱在线视频|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