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不僅可以休息,還可免費領取食品和水,真好!”昨日上午,58歲的環衛工曾阿姨在工作間隙,來到“愛心食物銀行”拿了一瓶礦泉水和一袋面包。
(資料圖片)
“愛心食物銀行”正式啟動
10月16日,由泉州石獅食品行業協會倡議主導,石獅長福社區協辦的“愛心食物銀行”正式啟動。運營兩天來,已為上百名戶外勞動者提供了食品和飲料。
升級改造戶外驛站打造“愛心食物銀行”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長福社區的“愛心食物銀行”,這是一間約20平方米的驛站,驛站外掛著一塊“愛心食物銀行”的招牌,門口的墻壁上貼著“主要服務戶外勞動者”的標語。屋內除了有椅子、冰箱、空調等大部分驛站都有的配套設施外,還擺放了許多食品和飲料。袋裝面包、筒裝薯片、盒裝餅干、礦泉水、果汁……在屋內的“惜食分享柜”上,陳列著一份份包裝精致的食品和飲料。
“該模式由石獅食品行業協會倡議主導,社區配合協辦。”長福社區居委會主任戴天降告訴記者,石獅市食品行業協會向食品企業募捐臨期(臨過期日較近)食品,提供給長福社區。長福社區則配合將原本的戶外驛站升級改造,用來存儲這些食品,并免費提供給戶外勞動者。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打造出泉州首個“愛心食物銀行”。
記者看到,每份食品上均貼著一份手寫的食品保質期標簽,同時在“惜食分享柜”上也貼著此類食品為臨期食品的提醒標語。這些食品大部分離過保質期還有1到3個月,少部分則在半年以上。戴天降表示,他們會加強管理,對于臨近保質期一周的食品直接下架,同時加強保質日期提醒,確保群眾吃得開心、吃得放心。
免費領取臨期食品 戶外勞動者頻點贊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采訪,記者看到有20多位戶外勞動者前來領取食品和飲料,大家紛紛為“愛心食物銀行”點贊。
蔡先生是一位外賣小哥,得知可以免費領取食品,他拿了一瓶礦泉水和一盒餅干。“賺錢辛苦,我平時餓了、渴了也不舍得花錢買東西,現在這里可以免費提供,太好了。”蔡先生表示,“愛心食物銀行”是個暖心的地方。
“放心,我今天就把這些吃完,不會留到過期。”保安劉大爺來自江西,來到“愛心食物銀行”后,拿了一瓶果汁和一袋面包吃喝起來。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免費提供臨期食品,“愛心食物銀行”還設有公益水站,主要提供礦泉水和熱茶給交警、城管、環衛工人、外賣小哥、戶外工作者等有需要的群體。“愛心食物銀行”還提供最美食物包,這些食物包由石獅市食品行業協會將企業捐贈的善款購買愛心食物禮包,儲存在“愛心食物銀行”,并通過社區發放給困難家庭。目前,社區已為當地5戶困難家庭送上了最美食物包。
讓臨期不過期 變浪費為慈善
為了了解“愛心食物銀行”成立的過程,記者聯系上石獅市食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吳志強。他告訴記者,大部分食品企業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都會產生許多臨期食品。這些沒有“歸宿”的臨期食品,容易造成大量的浪費。今年5月份,協會在參考了其他地區對于臨期食品的處理方式后,成立“愛心食物銀行”的想法應運而生。
“惜食分享柜”上貼著臨期食品的提醒標語
“如果這個想法能夠落實,將讓臨期不過期,變浪費為慈善。”從5月份開始,吳會長帶隊走訪協會里的企業,告知想法。
“大部分企業都很支持,他們覺得這既能做公益又能處理臨期食品,一舉兩得。”吳會長告訴記者,目前已有29家企業捐獻食品,部分企業則是捐贈善款給協會購買愛心食物包,已募捐到的物資價值4.8萬元。
“食品關系到群眾的健康安全,對于這些捐贈的食品質量,我們會做好安全把控。”據吳會長介紹,對于捐贈食品的企業,他們會進行資格審核并將食品類型、數量、保質期等相關信息進行登記,確保能對食品來源進行追溯。同時,他們不接受企業捐贈臨保質期低于1個月的食品。
“這是一種很好的探索模式,但一定要對食品質量安全做好把控。”石獅市湖濱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建議有專人管理對接食品,及時分發食品,最好確保食品距到期還有1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