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綜合評價
廈門自貿片區“兩連冠”
連續兩年獲評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功能區類第一名
商務部辦公廳日前通報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二次綜合評價結果,廈門自貿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以下簡稱“基地”)連續兩年獲評功能區類第一名。
自2018年6月獲批以來,基地立足自貿試驗區、經濟特區、海絲核心區及對臺區位優勢,圍繞藝術品、創意設計、影視演藝、數字內容與新媒體、新聞出版發行五大重點領域,進一步做大文化保稅、文化貿易規模,助推產業升級。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基地實現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總額220億元,兩年平均增長12.87%。截至2021年,基地累計注冊文化企業2273家,注冊資本總額194.01億元。
持續深化對臺文化交流合作,基地支持開展兩岸圖書進出口、對臺圖書展覽及交流活動等,推進兩岸圖書出版深度合作,對臺圖書貿易穩居大陸第一位。
文化保稅監管制度是基地聯合海關、文物管理等部門,發揮象嶼保稅區“保稅+口岸”的政策功能優勢的一大創新。基地實施“先入庫、再查驗”的監管模式,將原有通過空運、海運進境藝術品統一運送至保稅倉庫,再由海關適時入庫查驗,降低藝術品查驗風險,提高藝術品進出口通關效率。
在基地這片沃土中,一個個文化出口重點品牌應運而生。據統計,目前基地有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17家、出口重點項目3個,出口重點企業數量居全國29個基地之首。東南亞中國圖書巡回展獲評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中宣部“絲路書香”工程重點項目和國家新聞出版署“走出去”重點項目,入選“全球服務實踐案例”等。
如今,基地正加快發展數字文化貿易,讓世界共享中華文化的成果。下一步將根據商務部要求,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加強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深化國際合作,積極支持文化企業參與國際性展會,推動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周瑩 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