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小龍蝦、嗦螺,可謂夏天夜宵三大寶。不過,碰到下面這種螺,千萬不要嘗試!
就在上周末,寧德一對夫妻因食用織紋螺中毒入院。今年入夏以來,寧德市閩東醫院急診科已接診織紋螺中毒患者10多人專家提醒:夏季是織紋螺中毒的高發季節,嚴重可致命!
吃了一盤螺,夫妻倆雙雙進醫院
夏天正是各種螺上市的季節,上周末,寧德福安的陳先生,在市場購買了織紋螺(俗稱:麥螺),心想回家可以炒一盤配酒吃吃。
飯桌上,陳先生與妻子一邊嗦著“織紋螺”,一邊喝著小酒,大概吃后10多分鐘后,夫妻二人相繼出現頭暈、嘴巴周圍及四肢都出現麻木,甚至乏力、惡心、嘔吐,最后站立不穩、無法行走。
很快,家人就將夫妻倆送到寧德市閩東醫院急診科就診。
當即,急診科醫護人員對夫妻二人進行搶救;依據二人癥狀表現,醫生考慮“食物中毒”,收住于急診監護室進一步觀察。在快速了解情況后,并根據各項檢查指標結果,醫護團隊很快鎖定了病因,為食用織紋螺導致中毒。經嚴密監護及治療后,目前已康復出院。
夏季是織紋螺中毒的高發季節
我省多地都曾發生過
每年夏季,都是織紋螺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
▲它的外形特征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厘米左右、寬度約為0.5厘米,約指甲蓋大小。殼面常具有1-3條紫褐色或紅黃色螺帶,肉體為淡黃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寧德市閩東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施建曦說,往年夏季均有接診麥螺中毒患者,今年入夏以來,閩東醫院急診科已接診織紋螺中毒患者10多人,而且癥狀較往年中毒患者加重。
據福建疾控微信公眾號介紹,在我省的莆田荔城區、羅源縣、霞浦縣、仙游縣、福安市等多地均有發生過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織紋螺本身并無毒,但近年來由于海洋環境受到污染,赤潮頻發,各種藻類迅猛生長,織紋螺在其生長過程中若攝食了有毒藻類,這些藻類毒素便在螺體內富集,人類經過食物鏈攝食了有毒織紋螺后便開始出現中毒癥狀。織紋螺中毒具有一定潛伏期,短則幾分鐘,長則數小時。
施建曦告訴記者,誤食織紋螺中毒的患者,早期表現為口唇、舌、指尖發麻,眼瞼下垂。不久即可出現消化道癥狀,主要有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口渴、便血,進而出現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無力或肌肉麻痹、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癥狀。
重癥者出現癱瘓、言語不清、聲嘶、紫紺、呼吸困難、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且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
施建曦提醒,廣大市民不購買和食用織紋螺。誤食織紋螺后,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中毒癥狀的,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
織紋螺如何識別
轉發提醒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