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滬情深,同舟共濟。
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艱難時刻,福建迅速組建援滬醫療隊,馳援上海抗疫一線。記者聞令而動,隨隊前往采訪。
抵滬一周,記者深深體會到什么叫“連軸轉”。援滬期間,記者將用手記的形式,為大家呈現一線的經歷和感受。
4月6日 受命馳援
晚上9點半,記者接到通知,次日隨福建援滬醫療隊前往上海!新聞人的血液忽然沸騰,隨后又冷靜下來。
上海疫情的嚴峻,在網絡上已是焦點。日常防護記者了解些,專業防疫方面卻是個“小白”。深入新冠肺炎醫治一線采訪“大白”,不會添亂吧?
懷揣忐忑,記者開始收拾行李、填報信息、找醫院做核酸??
臨睡前,同事發來此行航班信息,福州飛往上海,每半個小時間隔的密集班次,從中午一直排到了晚上??
4月7日 “大小白”來了
14時登機、15時30分落地,記者隨第一批隊員從福州出發抵達上海。
福州長樂機場,醫療隊出征儀式。
一天內,從123家醫療衛生機構抽調1730人組建的援滬醫療隊,從福建各地空降上海。
前往駐地的路上,空蕩蕩的街道和高架橋刷新了記者對上海的認知,摁下“暫停鍵”的城市是如此安靜。途徑外灘,空無一人,只有黃浦江上偶有行船。
夜里,最后一批隊員剛落腳,來自福建的第一批醫療物資也同時抵達指揮部駐地。盡管臨行前就分配了各自的任務,很多隊員仍自發前來幫忙搬運物資,直到深夜,第二天一早有任務的隊員才被各自的領隊趕回去睡覺。
這支火線成立的隊伍,按照臨行前設置的組織架構,很快運轉起來。
抵達駐地后,隊員們用手勢分組排隊。
4月8日 任務明確
福建援滬醫療隊的任務終于明確了——成建制接管上海世博方艙醫院。
全隊工作會議。
一早,分散在十四個駐地的各層級負責人想方設法匯聚到醫療隊指揮部開會。在當前的上海,這并不容易:盡管上海方面向醫療隊提供了一定的交通保障,但運力資源十分緊張,且因為交通管制和調度銜接的問題,常常延誤。
中午,記者隨第一批接管隊員前往世博方艙。這是上海最早建成的方艙醫院之一,有著7300余張床位,目前幾乎滿員。管理方艙的是解放軍援滬醫療隊,交接后,他們將轉戰至新建的國博方艙。
兩支醫療隊一碰面就直奔主題,管理和技術團隊分頭對接工作。數十位隊員在解放軍援滬醫療隊的帶領下四散開來:組織架構、環境設施、信息報送、院感控制、物資儲備等諸多環節,一方虛心求教,一方傾囊相授。
一切力求,快,快,快!
雙方的院感工作組對接。
4月9日 全面接管
根據上海總指揮部的安排,世博方艙的全面交接從預定的今晚12點忽然提前到了下午6點,對接的雙方都有些措手不及。
世博方艙醫院
方艙內外,氣氛緊張,每位隊員都在各自崗位上抓緊一切時間熟悉工作流程。記者默默記錄著這一幕,生怕打擾他們。
隊員們穿戴防護服,準備入艙。
晚上采訪歸來,在駐地的電梯里,記者偶遇兩名懷抱防護物資的隊員。電梯是觀光電梯,可以俯瞰璀璨的上海夜景。一名隊員感嘆,“真漂亮啊!”她有些不舍地收回目光,向同伴道,“這還是我第一次來上海,下次再來玩吧。”
待得疫情結束,風景依然明媚。
4月10日 眾志成城
接管世博方艙的第二天,大家都忙瘋了。
醫療隊總聯絡人每天要接打1000多個通話,手機一天充電四五次;
指揮部駐地后勤負責人的嗓子,到駐地第一晚就喊啞了;
出入院協調中心是連接方艙與上海的通道。隊員們為了盡快熟悉流程,即使安排了倒班,也自發上崗幫忙,很多隊員每天工作20個小時以上??
出入院協調中心
艙內的醫護人員更不用說了。為了不上廁所,不少隊員進艙前就開始控制飲食。運力有限,導致交接班不暢,原本計劃艙內工作一班4個小時,卻常常因為下一批隊員未到而延長至六七個小時。盡管前幾批進倉的隊員都是業務骨干,但因穿著透氣性很差的防護服工作,加上體力的長時間消耗,多名隊員出現了暈厥不適。
為了盡量不給上海方面增加負擔,醫療隊的醫療、防護物資大多是從福建運來。碰到一些上海總指揮部和福建后方都暫時解決不了的困難,全隊上下各顯神通、想方設法,其間,也得到在滬福建鄉親、福建商會的諸多援手。
眾人拾柴火焰高。
隊員們自發前來幫忙搬運物資。
4月11日 保護你我
這幾天采訪時,隊員們一再提醒記者注意防護,并教授了一些防護技巧。今天,包括記者在內的五名前方記者又接受了一次系統的院感培訓。
記者們接受院感培訓。
七步洗手法、防護用品的穿脫、不同消毒劑的使用、污染區與清潔區的注意事項??“小白”記者就像個孩子,重新學了一遍怎么洗手、洗臉、洗澡、穿衣、脫衣、走路??
在上海,隊員們的工作生活軌跡非常簡單,方艙、駐地兩點一線。回房后,大家一般不再出門,串門更是禁止。只要出房門,N95口罩就是標配。“身邊的人都是潛在的感染者,除了自己的房間,別的地方都是潛在的紅區。”
駐地房間,也有嚴格的分區管理。
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4月12日 步入正軌
經過全隊上下的全力磨合,世博方艙醫院的運轉逐漸順暢。
剛從艙內下班的隊員們等車返回駐地。
今天是世博方艙投入使用以來出院人數最多的一天,1335人。11日、12日,世博方艙出院近2000人。
肉眼可見的高效,大大紓解了艙內患者們的焦慮情緒。
不過,記者卻開始焦慮了——難得做一回夢,居然夢見自己“陽”了。
4月13日 風雨同艙
今日上海,大風大雨。
風雨中,增援的50名中醫師抵達上海。
風雨造成些小麻煩,有些駐地的戶外消毒帳篷被吹翻,掛著消毒的外套鞋子濕了個透。不過,風雨帶來的降溫,可以讓艙內的隊員和患者舒適些。與風雨同至的,還有50名中醫師組成的福建增援力量。
今天,醫療隊抵滬剛好一周。隨著“三區”的劃分,部分防范區有限開放,上海的街道和高架橋終于恢復了些許生氣。
經過全隊一周的努力,上海世博方艙順利進入“高周轉”狀態,開始科學謀劃、完善細節的階段。中醫師的增援即是例證。
夜闌坐聽風吹雨,記者忽然想到今天的關鍵詞——風雨同艙。
第一批入艙隊員向剛抵達的增援隊員介紹艙內情況。
(記者:張永定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