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來,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正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甲流”。省衛健委16日發布消息,提示近期我國多地出現的流感活動水平上升,正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H1N1亞型所致。如何識別、預防“甲流”?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甲流”是什么?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簡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丁四種類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呈季節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眾多,易發生突變或重配,在人群中傳播快,可造成大規模暴發。
(資料圖)
“甲流”有哪些癥狀?
主要表現為高熱(體溫可達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癥狀,可伴有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部分患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孕婦及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可能引起流感并發癥,需要警惕重癥病例,及時就醫。
“甲流”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閉或通風不良的房間內,也可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得了“甲流”怎么辦?
出現癥狀后,建議居家休息,單間居住,保持房間通風,盡量減少與他人接觸。多飲水,飲食應易消化和富有營養。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和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毛巾等遮掩口鼻,咳嗽和打噴嚏后盡快洗手,避免觸摸眼睛、口鼻。如出現持續高熱或有重癥傾向,應及時就醫。
如何科學預防“甲流”?
1.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咳嗽禮儀等良好的衛生習慣。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避免接觸有呼吸道癥狀的人群。
2.保持環境衛生。經常開窗通風,對衛生間、門把手、樓梯扶手、電梯等重點部位開展定期清潔與消毒。
3.加強集體單位健康監測。學校和托幼機構加強校內晨午檢和全日觀察。引導孩子做好手衛生,保持教室通風和重點部位清潔消毒。出現流感樣病例時,患者應居家休息,減少傳播。發生聚集性疫情,應配合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4.盡快接種流感疫苗。在流感季來臨前接種疫苗,可減少接種者感染流感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癥狀。
(記者 儲白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