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今日熱點 > 產經綜合 > 正文

    厲害了!廈門這位青年博士參與《流浪地球2》執行制作 當前短訊

    2023-02-17 10:55:25    來源:福建日報    

    截至16日,電影《流浪地球2》票房超過37億元。比高票房更“出圈”的,是太陽氦閃、重聚變行星發動機等科幻概念以及太空電梯、相控陣核彈等科幻設定。電影工業化制作的背后,有一群來自物理、天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學顧問,讓天馬行空的影片設定更加合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樣一位——

    “科”與“幻”的“擺渡人”


    (資料圖片)

    2021年7月,科影融合專委會探班拍攝中的《流浪地球2》劇組。左二為王姝,左三為《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

    2018年8月,王姝在“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專訪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及電影《星際穿越》監制、編劇基普·索恩。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作為中國科普作協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副主任,王姝同時也是廈門大學電影學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因她和學院在視效技術突破中給予的支持,被《流浪地球2》視效團隊墨境天合(MOREVFX)在片尾字幕中致謝。

    在《流浪地球2》成千上萬的參與者中,王姝的頭銜是“科學團隊執行制片人”,這是國內科幻電影首次出現這一角色。她的工作,是讓主創團隊理解科學顧問的價值,并根據創作需求尋找和邀請研究領域對口、工作方式能與劇組主創相互配合的科學家,通過組建不同方向的科學顧問團,助力電影創作提升。

    鷺島的一次驚喜會面

    科學顧問與《流浪地球2》的邂逅,要從2019年11月在廈門舉辦的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說起。

    在這屆電影節的科技與影視融合論壇上,王姝帶著中國科學與影視融合課題組完成的《中國科學與影視融合報告》作主旨發言。“項目希望為影視項目提供科學顧問、對接科學資源,促進科技成果服務于影視產業技術創新及應用開發。”

    王姝的發言,令臺下的《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心生共鳴。2016年籌備《流浪地球》時,郭帆就設想過,“如果能有一個中立、權威的平臺讓藝術創作者和科學家充分溝通、互相信任,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和制作水平的提升將有巨大幫助”。

    好消息接踵而至。

    2020年7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被業界稱為“科幻十條”。

    5個月后,中國科普作協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成立,王姝是發起人之一。除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等多位科學家,陸川、郭帆、陳思誠等導演和制片人也加入其中。

    自此,科學界和影視圈的“壁壘”開始慢慢消融。

    “以前,有一名編劇在參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實驗室后當場‘頹’了,因為發現自己耗時大半年收集的資料,要么過時、要么錯誤。而在某航天題材劇本討論會上,一位航天專家拿出滿滿7頁的意見稿,讓劇組發覺其實科學家對影視創作是非常尊重的。”王姝舉例說。

    國內科幻影視作品也在逐漸發生變化:2022年7月29日上映的《獨行月球》首次在大銀幕上出現了“科學顧問”標簽;2023年1月15日播出的《三體》真人版電視劇,出現了科學顧問團;而2023年1月22日上映的《流浪地球2》,一口氣攜20位科學顧問登場。

    “7×24小時”的輪軸轉

    科學家與導演,究竟是如何互相“喊話”的?

    作為“擺渡人”,王姝需要同時理解兩邊在說什么。既要替主創說明需求,也要替科學家“翻譯”他們的回答。

    2021年6月起,王姝等人就通過建立工作組的方式,根據學科將顧問們分為5個小組,確保主創團隊和科學家實現“7×24小時”的順利溝通。

    采訪中,她首次向記者公布了《流浪地球2》中一個情節。

    主角劉培強在一個類似于機場跑道的靶場上練習射擊。一晃而過的鏡頭里,或許觀眾并沒有注意到跑道兩側的草坪,草的顏色偏黃綠色,有些枯萎的樣子。

    “在那個時間設定里,地球整體的氣候環境應該是怎樣的?靶場所處的緯度、經度,有哪些植被是可以生長的?連草的顏色,美術視效團隊都設計出了好幾種。”王姝回憶說,最終是由地球科學組的顧問們經過細致的討論之后才敲定了方案。

    “如果光靠美術、視效團隊去搜集資料,找到可行性方案,先不論準確性如何,耗費的時間、精力就很巨大。”王姝說。

    即便在這種精準對接之下,導演組也會“喊錯話”。“有時問題會發錯微信群,因為各個學科的專家很多,再細分專業范圍與領域,就更為龐雜。”這時,王姝就要負責私信“喊話的人”,告訴對方“這個問題應該去某某組問某某老師”。

    制片方拼命追求“真實感”的背后,是數百天的燈火通明、夜以繼日。夜半熱火朝天的討論、凌晨3點鐘的線上會議、凌晨5點鐘的微信互動……這是近兩年時間里工作組的日常。

    “就在電影上映的6天前,工作組還討論了一些公式的表達方式。”王姝透露。

    打造科普的高維藝術

    2022年9月,王姝赴廈門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

    此前,在南京舉辦的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上,她結識了廈門大學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鳴奮,得知他考慮在廈門大學電影學院設立科影融合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時,王姝有了“去廈大讀博”的念頭。

    “要想進一步深耕‘科影融合’,僅靠與電影從業人員的交流及不定期的實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進一步提升理論素養。”王姝說,自己后來加入了黃鳴奮領銜的“比較視野下中國科幻電影工業與美學研究”課題,這是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在讀博的日子里,王姝努力消化大量晦澀的理論知識,但也經常因此茅塞頓開。“能夠重新去看待科影融合,站在更高的視野去認識電影強國建設的必行性。”

    王姝認為,當下的科幻電影,也是科普的有效路徑。

    她曾在北京市科協工作多年,參與的科普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有6000名觀眾。而《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僅在韓國的觀影人數就超過1000萬人次。在與《星際穿越》的編劇、監制基普·索恩交流時,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給予王姝頗有啟發的信息:試想要做多少場報告,才能影響到1000萬人?

    王姝給出一組數據:自2006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以來,我國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的比例從2010年的3.27%,上升至2020年的10.56%。在她看來,這意味著“更多高素養、高要求的觀影群體正在形成”。觀眾準備好了,科幻影視的從業者是否準備好了呢?

    她期待,未來國產科幻電影可以像對待美術、視效等一樣,設置專門的科學制片人、科學監制等,從創作、制作和把關等不同環節,為科幻電影產業賦能提質。

    “我國的科影融合已經有了一個漂亮的開局。”王姝說,錨定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的目標,還要積累更多案例,建立起科影融合的理論體系,打造出更多題材多樣、科學嚴謹、質量優秀的電影作品。(記者 林霞)

    關鍵詞:

    上一篇:天天熱頭條丨“華龍一號”批量化首堆漳州核電1號機組外穹頂吊裝成功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wwwxxx亚洲|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