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福建省第二批最美鄉村“福”路公布。
【資料圖】
根據省交通運輸廳《美麗農村路“串珠成鏈”提升活動方案》,對照“最美鄉村‘福’路”評價標準,經組織考評研究,決定命名霞浦縣東海1號旅游公路、建寧縣環金鐃山旅游示范公路、東山縣濱海旅游廊道、安溪縣碼雅文化園至初心公園公路、武平縣環梁野山康養福道等5條路線為第二批“最美鄉村‘福’路”。
01
霞浦縣東海一號旅游公路
霞浦縣為大力推進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圍繞霞浦縣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全域山海休閑度假目的地全域旅游規劃總體定位,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優美的山海自然旅游資源、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助推霞浦全域旅游發展,精心打造“東海1號”旅游公路樣板工程。
東沖半島風景觀光道“積石至閭峽段”是“東海一號”觀光道的重要路段,起于積石村,途經蜘蛛網、海尾、大京、小京等12個村落,終于呂峽村,全線路寬7.5米,三級/四級,為全路幅瀝青混凝土路面。其中,建設橋梁10座、涵洞80道、隧道2座,配套觀景臺、旅游公廁、停車場等工程,附屬配套工程慢行道系統全長約24公里,全段彩色瀝青路面。
02
建寧縣環金鐃山旅游示范公路
環金鐃山旅游示范公路由黃河線、城關互通、城高線及城大線“串珠成鏈”,是建寧縣動車北站、高速互通口通往金鐃山生態旅游景區的快速通道,沿線不僅有金鐃山、高峰景區、蓮海玉家、坪上梯田蓮海、漁家傲碼頭等生態旅游景區,還有雪山崠-武鎮嶺阻擊戰研學基地、福建讀行學堂建寧研學營地等紅色黨建文化景點,是建寧縣重點打造的生態旅游示范路。
公路全長32.52公里,由3條縣道和1條鄉道串聯組成,其中二級公路23.589公里,三級公路2.935公里,鄉道四級公路6公里。途經旅游觀光聯絡線5條,彩色瀝青休閑步道1條,停車休息點5處、觀景平臺5處以及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
03
東山縣濱海旅游廊道
濱海旅游廊道位于東山縣西埔城區以東,途經杏陳鎮、西埔鎮、樟塘鎮、康美鎮和銅陵鎮,沿線區域自然資源豐富,有自然生態岸線、海蝕地貌、海島漁村、紅色旅游和遺跡古景等旅游資源。該沿路村莊有怡人的自然風光,漁民風情濃厚,民風淳樸。隨著八尺門生態修復治理,該線路承擔東山縣當前旅游觀光廊道作用。
道路沿線排水系統采用設置排水溝,部分路段采用通透式自然排水,排水通暢,確保沿線從未出現積水,路線兩側有條件的設置輔道,沿海一側設置人行道和停車帶。同時,采用架橋形式減少占用原生態植被,對沿線裸露山體采用抗候及適應能力較好的木麻黃等綠植及科學修復工藝做好生態保護。
04
安溪縣碼雅文化園至初心公園公路
安溪縣碼雅文化園至初心公園公路,起于安溪縣城廂鎮雅興村,途經蓬萊鎮、魁斗鎮、參內鎮,終于城廂鎮經兜村,途經15個村莊,路線全長46.3公里,由12段公路串聯組成,其中農村公路約30.619公里,含隧道2座,大橋2座。沿線配套設施完善,有公路驛站3個,建設有休息區、公共廁所、停車場、觀景平臺、黨建宣傳區等,路面以瀝青混凝土路面為主。道路沿線綠化齊全,養護有序,配套建設港灣式公交亭24座。
2021年安溪縣啟動“最美鄉村‘福’路”創建工作,打造“最美鄉村‘福’路”示范帶動走廊,展示近幾年來安溪“四好農村路”建設促進產業發展、旅游業發展、鄉村振興的輝煌成就,有效串聯“碼雅文化園”“清水巖”“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初心公園”等資源,實現“串珠成鏈”的效果。
05
武平縣環梁野山康養福道
武平縣環梁野山康養福道路線包含東崗至云寨、園丁至魚子坎、客都匯至梁野山景區、東崗村-堯祿村旅游公路、環六甲湖自行車騎游道等路線,沿途設停車場1處、驛站1處、牌樓1座、觀景臺和休息平臺各1處、生態停車位1處、布設景觀廊架、休閑汀步等,沿線綠化主要采用麻楝、碧桃、夾竹桃、紅葉石楠球等,間歇布設各類適應本地生長的樹種。環梁野山康養福道堅持硬化、綠化、美化立體施工、同步到位,打造旅游公路、景觀道路、生態道路。
它的建成通車,大大提升了試驗區路網結構,實現了環山“五朵金花”、多彩六甲湖與景區、城區有機聯動,最大限度地釋放梁野山生態核心競爭力,帶動了鄉村旅游、全域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