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王悅 仲維莉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
數字賦能,影向未來。4月7日,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廣播電視局、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管委承辦的2023青島影視周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幕。當天還發布了電影藍皮書中英文版新書,發起世界“電影之都”城市《青島倡議》,舉行青島影視基地政策推介及兌現活動,舉辦“中國工業化”電影論壇……隨著2023青島影視周的開幕,一場影視文化盛宴正式開場。
(相關資料圖)
虛擬數字人“拾憶”亮相
啟幕儀式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院長尹鴻充分肯定了青島影視基地的發展成就,認為青島東方影都正以頭部電影的制作突破,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從“個案”走向體系建設,提出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獲得世界共識的背景下,只有把中國文化與先進工業和技術能力相結合融入電影產業,才能推動中國從電影大國發展成為電影強國。
本屆青島影視周通過數字技術開發出品的虛擬數字推薦官——演員“拾憶”,也在青島影視周的開幕儀式上正式對外發布。作為本屆青島影視周形象大使,虛擬數字人“拾憶”擁有鏈接穿梭電影世界、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能力,后期將廣泛與影劇綜藝項目及文旅產業等多領域進行聯動,創造延伸產業價值,以虛擬+現實的技術,互動講述影都故事,展望影視產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目前“拾憶”首發視頻已在全網視頻平臺上線,成為數字影視新IP。
影視基地迎“政策大禮包”
開幕當天還舉行了青島影視基地政策推介及兌現活動。此次推介的《推動影視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覆蓋青島市全區域和影視產業全鏈條,門檻低、獎補高,獎補范圍擴大到網絡電影、網絡劇和網絡微短劇等影視產業全門類。
據介紹,來青島攝制的影視項目,其“住宿費及有關攝制投入”可獲20%至40%的資金補貼,每個劇組最高可達500萬元;在青島設立影視公司,并作為第一出品方或備案立項方、票房達到500萬元以上的影視項目,最高可獲500萬元獎勵;入駐青島并納統的電影發行企業最高可獲500萬元獎勵;影視衍生品業務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的“青島出品”項目最高可獲100萬元獎勵;優秀影視人才實訓項目、優秀青年影視人才孵化儲備項目,每項最高可獲50萬元資金獎補。
青島西海岸新區則從企業集聚、重點項目建設、精品創作、影視文化活動創辦等方面給予扶持。影視文化企業可參照其年度地方經濟貢獻,給予不超過其當年度營業收入10%的運營補貼,后期制作公司每年最高可獲500萬元的制作補貼;對符合影視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影視產業新建項目,按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貼;對在本區拍攝制作的優秀影視作品,制作配套費達到1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最高500萬元拍攝補貼;對獲獎作品和熱播熱映作品,分別最高獎勵300萬元和400萬元;支持舉辦影視文化交流活動,主辦方最高可獲200萬元補貼。
政策推介現場同步舉行了政策兌現儀式,《流浪地球2》《世間有她》《莫斯科行動》等7個影視項目獲得青島影視業發展獎補資金480萬元,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青島寶榮寶衣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公司代表新區授補企業領取了西海岸新區兌現的1833.1萬元政策補貼。據了解,近年來,青島影視基地內企業和劇組已獲政策補貼資金近2億元。
全球電影藍皮書發布
當天,由青島電影學院和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牽頭研創的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2)》也在青島西海岸新區2023青島影視周正式發布,該書的英文版也一并亮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宣布授予電影藍皮書“皮書國際合作獎”。
藍皮書指出,隨著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大數據、物聯網(IoT)、元宇宙和非同質化代幣(NFT)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影將從這些新興技術和相關服務中受益,社會潮流也將推動科幻片成為發展的重點。全球電影市場將在2024年前后恢復至疫情前規模,通過科幻片和特效大片等應對流媒體平臺帶來挑戰。
2022年,科幻電影成為美國、中國電影產業和全球電影市場的熱點。在日益虛擬化的世界里,電影將通過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文化符號創新性發展、視覺效果技術開發應用、高新放映技術呈現、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重塑等手段、方式,持續提升觀眾體驗,維護自身市場地位。
好萊塢持續把持全球電影市場,中國電影借勢本土市場逐步崛起。中國2021年的影院票房達到472.58億元人民幣,相比2020年的204.17億元增長131.5%,約為2019年(642.66億元)的73.5%;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99.27億元,占總體的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