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劉文 實習生 韓嘉怡
智勇雙全,他縝密部署,潛伏咖啡廳抓捕“投資大忽悠”;公平高效,他苦口婆心,一小時化解兩起糾紛;全心為民,他盡職盡責,把群眾小事當做大事;臨危不懼,他敢沖敢干,曾飛身拷捕攜刀嫌疑人;無私奉獻,他以所為家,為工作推遲婚期一年……近日,記者走進青島市公安局城陽分局城陽派出所,跟訪民警鄭智元的日常工作,深挖幕后感人故事,揭秘警營“全能手”的煉成密碼。
(資料圖)
鄭智元調解糾紛
調解能手>>
居民和保安因停車沖突
苦口婆心高效化糾紛
“老人都七十多歲了,你怎么能動手推他?現在老人住院了,你看看怎么賠償吧。”“那個地方不能停車,我們說了不聽,他態度還很不好,我們只是說了他幾句,他倒好,上來就想推我們……”3月30日上午,在城陽派出所,一名中年女子和一名中年男子正吵得不可開交。
“這兩方各不相讓,都覺著自己有理,今天把他們叫過來,再調解一下。”負責處理此事的鄭智元告訴記者。這是一起小區居民和保安之間因為停車問題發生的糾紛。中年男子是小區的保安,前幾天,女子的父親在小區停車時,因位置問題,與保安產生了口角。老人覺得自己歲數大了,在村里發生這種事臉面上過不去,保安那邊就覺得是正常行使職責,雙方各執一詞,最終發生肢體觸碰。
鄭智元調解糾紛
鄭智元將兩名爭吵的當事人請到辦公室組織調解。首先,鄭智元讓兩位當事人停止爭吵,然后詢問了雙方的意見想法,之后將雙方分開,分別進行談話溝通。鄭智元首先針對保安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并詢問了其對女子要求的態度。之后,鄭智元又單獨和女子談話,指出老人在此事中的問題,并指出在小區里居住就應當服從小區管理有關規定。
在溝通過程中,鄭智元保持耐心,心平氣和地勸說兩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經過半個多小時苦口婆心的勸說,雙方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握手言和達成一致。
鄭智元
好友因借錢酒桌上動手
多次調解兩人握手言和
居民和小區保安的糾紛剛調解完,又有兩名男子來到鄭智元的辦公室。記者采訪得知,這兩名男子是很多年的朋友,之前因為借錢的事情,雙方發生過矛盾。3月初的一天,兩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酒后發生口角,之后雙方發生肢體接觸,一方構成輕微傷,另一方沒有受傷。經過民警前期工作,在調查清楚事發經過、查清事實的基礎上,為雙方開展調解。
鄭智元調解糾紛
記者注意到,這兩人見到民警后,都沒怎么說話,沒有發生激烈的口角。“雙方主要是因為賠償金額沒有達成一致,我們之前已經調解過兩次,今天是第三次調解。之前致人受傷的嫌疑人一直有積極補償的意愿,但是報案人對于賠償款的數額一直飄忽不定。此前,我們通過打電話或者到派出所當面交流的方式,向雙方講明了情況,今天應該差不多了。”鄭智元說。
隨后,鄭智元將兩人叫到一起,從“兩人這么多年的感情,不能因為一點錢的事情破壞”切入,對兩人進行了調解。很快,兩名男子互相讓步,對賠償金額達成一致。隨后,鄭智元安排兩人在調解書上簽字。簽完字后,兩名當事人臉上都露出了微笑,并一起聊著天從派出所離開。
干練警探>>
咖啡廳里上演“潛伏”
蹲守40分鐘擒獲嫌犯
“報案人說把嫌疑人約出來了,下午三點,咱們一起去看一下,注意安全!”3月30日中午,鄭智元接到一個電話后,和同事們說道。鄭智元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城陽派出所接到市民王先生(化姓)報案稱,自己經朋友李明(化名)介紹,了解到了市南區有一工地項目,“這個項目很好,往里投肯定能賺錢”。在李明的強烈推薦下,王先生陸陸續續地往里投了二十多萬。然而之后發現,這個工地早已建成,附近也根本沒有正在進行的工程。在經過考慮之后,王先生選擇報警。
民警到達咖啡廳
為了保證順利抓捕,鄭智元決定和同事們提前到咖啡館,考察現場情況并制作抓捕預案。匆匆吃過午飯后,鄭智元和同事們換上便衣,驅車前往魯邦國際風情街附近一咖啡店。趕到咖啡館后,鄭智元選擇了一處視野開闊的座位,然后安排其他同事到其他幾個角落坐下,以確保若李明反抗盡快控制。
在咖啡店內等待了四十分鐘后,鄭智元在左前方發現了身著灰色短袖上衣的嫌疑人李明。李明落座后與同伴進行交流,絲毫沒有注意到民警正在附近。李明與王先生交流幾分鐘后,依舊沒有還錢的意思。隨后,鄭智元向潛伏在咖啡廳的隊員們發布消息,之后大家一起上前對嫌疑人進行了控制。
部署抓捕
“你好,大哥,我們是城陽公安的,跟我們走一趟。”鄭智元和隊員表明身份后,一起握住嫌疑人兩側手臂將其帶向店外。因抓捕位置在咖啡店中央位置,周圍顧客較多,在整個控制過程中,鄭智元和隊員主要采取小幅度動作壓制,避免打擾到其他顧客。
記者注意到,嫌疑人李明在看到鄭智元及同事后,似乎心中已經知道原因,所以并沒有激烈反抗,甚至沒怎么說話。隨后,嫌疑人李明被帶到警車上,之后被帶回城陽派出所。
咖啡廳抓獲嫌疑人(右二)
審訊室內變卦“抵抗”
漏洞百出最終招供
在警車上,李明供述,他和報案人王先生是通過親戚介紹認識,王先生前前后后給李明的金額在三十萬元左右,其中的十二萬元被李明交給了戰友,用來談萊西的一個工地項目。
雖然在抓捕現場和警車上都很配合,但是等民警將李明帶至派出所后,李明又突然改了口,開始裝起了糊涂。“我從之前的轉賬記錄都可以拿出來,前幾個月的收益我都是按約定給他的。我這怎么成騙他了呢,我也不是不給他錢,到最后還給了他八萬。”對于自己的犯罪事實,李明始終不予承認,并且表示非常委屈,“我真不知道他為什么報警抓我,可能是因為我那個手機號沒了,所以聯系不著,估計就是因為這個吧。”
抓獲嫌疑人
在審訊中,嫌疑人李明交代,自己和報案人王先生是朋友關系。王先生在本地經營一家茶樓,而自己的工作并不穩定,一般是在工地干點活。去年十月份,李明因個人花銷問題導致資金鏈斷裂。“當時是他(王先生)先給我打的電話,說想掙錢的話我這里有些閑錢,可以一起合作。”李明回憶,當時自己的戰友張某也找到了他,說是有一個萊西的項目工程。
在審訊過程中,李明“侃侃而談”,把自己的問題撇得一干二凈。但是,當民警問他萊西的項目工程具體是哪個時,李明卻表示自己“記不清了”,并且反復強調工程的信息在另一臺壞掉的手機上,“項目談下來的話,大概能掙四五十萬”。“那么大的金額,你記不清具體是什么項目?”鄭智元反問道,“干了什么事如實交代,爭取寬大處理的機會!”
鄭智元審訊嫌疑人
面對民警凌厲的攻勢,一個小時后,原本“頑強抵抗”的李明終于低下了頭,如實供述了自己與王先生之間的經濟來往。鄭智元告訴記者,后續還有不少工作要進行,例如查找資金流水、尋找相關證人等。
幕后>>
飛身拷捕攜刀嫌疑人
蹲守一周抓獲“老狐貍”
作為一線民警,抓捕嫌疑人對鄭智元來說是家常便飯,也有不少面對危險的時刻。
在此前參與偵辦的一起案件中,鄭智元和同事要抓捕一名重要的犯罪嫌疑人。通過前期研判,警方鎖定嫌疑人位于一個小區內。由于嫌疑人有再次實施犯罪的可能,派出所民警來到小區后,進行逐戶地排查走訪,展開對嫌疑人的地毯式搜索,最后發現其藏匿在一輛大貨車底。
“那天我是搜完樓從三樓往下走,突然聽到樓下有呼喊的動靜。之后,我從三樓基本是大步跳著下臺階的,下去之后,發現有一位嫌疑人已經被我同事從大貨車底下拖出來了,但是這名嫌疑人情緒激動,激烈反抗。”考慮到自己身上帶著一副手銬,鄭智元第一時間沖上去,對嫌疑人進行了后身壓制,并迅速給嫌疑人戴上手銬。在搜身過程中,鄭智元發現該嫌疑人身上攜帶著兩把折疊水果刀。“最后我和同事一起將他控制住。現在想起來,在搜身的過程中發現了刀,還是有些后怕的。說實話當時沒有考慮那么多,就想著我要把這個嫌疑人控制住,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們的工作要求。”鄭智元說。
在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具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自己的車輛從來不駕駛,每天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沒有牌照的電動車,出門的時候戴頭盔、口罩和眼鏡,包裹得嚴嚴實實,基本都是避著監控走。警方經過研判,最終確定嫌疑人出現的大體活動軌跡。每天凌晨,鄭智元和同事就開車來到那條路上,一直蹲守了一個星期。“雖然辛苦,但是抓到的時候感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真正踐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
認真對待“雞毛蒜皮”
夜晚出警尋回走失老人
除了抓捕嫌疑人,救助警情在鄭智元的日常工作中也很常見。“上個星期有一起老人走失案件,當時報警人說家里有一個患有老年癡呆癥的老人走失,家里人都非常著急,安排了許多親戚朋友開著車到周圍去尋找。”在了解基本情況后,鄭智元通過家屬第一時間要到了老人的近照,通過研判,在當天晚上十一點左右鎖定了老人所在的大體位置。
因為老人所在的位置附近街巷密集,通過駕車的方式很難做到全面觀察,鄭智元和同事就通過步行的方式,一個角落一個角落的找,最終在一個小巷子里找到了該名走失的老人。“當時步行了大概兩個小時,我們找到老人之后就立刻聯系了家屬,把老人送到醫院去做檢查。”與家屬進行好交接之后,鄭智元就與同事返回了派出所,繼續處理了手頭的案子。
次日凌晨四點左右,值班的鄭智元再次接到家屬電話,對方說老人又從家里走失了。鄭智元立刻和同事穿上外套往下走,走到一樓的時候,家屬說找到了。鄭智元告訴記者,家屬有句話讓他聽了覺得很心暖,“第一次就麻煩你們了,找了這么長時間,第二次又這么晚,實在不好意思。給你們添麻煩了!我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叮囑家屬一定要把老人照顧好,不要讓老人再有危險情況發生。”鄭智元說。
“在公安工作當中,有時候確實很累,需要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當很多小事處理好了之后,那是最能感動人心的,也是最能提高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的,當老百姓覺得警察為他們做了實事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對我警察工作最大的認可。”鄭智元說說。
以所為家扎根警營
因外派工作推遲婚期
記者采訪得知,從警5年來,鄭智元始終積極工作,敢于爭先。剛從山東警察學院畢業進入到工作崗位時,鄭智元在實踐中逐漸發現實際應用能與在警校學到的東西進行相互的印證和補充,而且會產生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我是一名經過警校學習來參加工作的人民警察,而且能夠用我的知識為案件偵破起到推動作用,為人民做實事。”
鄭智元曾在青島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工作過一年,之后進入城陽派出所工作。工作期間,曾獲先進個人、個人嘉獎等榮譽,并在外派工作期間榮獲個人三等功。
作為一名年輕民警,鄭智元始終堅持“以所為家”的原則。因為居住地在萊西,派出所離家比較遠,鄭智元將工作單位作為了自己的第二個家。“我大約一個周能回去一趟,大部分時間都是住在所里。作為一名年輕干警,我還是認為自己的主要精力應該扎根于工作,扎根于業務的學習,扎根于為老百姓做實事,為老百姓打擊違法犯罪。”鄭智元說。
有一年,鄭智元因臨時的外派工作,不得不和未婚妻延遲了婚期。同事們至今還時常打趣他,“如果那時候沒有去援疆,可能現在都已經結婚了。”對于家人,鄭智元總有許多愧疚。剛到外派地工作時,還有兩個月就是春節,又是第一次離家那么遠過年,一想到自己的父親母親在家鄉過年而兒女在外地,鄭智元心中就泛起無限酸楚。“平時我工作比較忙,有很多案子要處理,對家里老人的照顧也確實比較少。但是我父母都很支持我,也讓我感受到,公安工作有辛酸苦累,但是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我工作的最大后盾,也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