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鄔明洋 通訊員 朱業虎
中國花生良種,平度南村農民培育!近日,平度市南村鎮農民崔元紹和他創辦的青島華實種苗有限公司,收到了從農業農村部郵寄來的兩份含金量十足的獲獎證書,在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的評選中,崔元紹和他創辦的公司均獲“高產優質出口抗逆性強系列花生新品種引進選育及大面積推廠”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一等獎。
崔元紹與同事觀察花生結莢數量
(資料圖片)
這個項目為什么能獲獎?它的價值何在?背后的科研充滿了怎樣的艱辛?
他把夢想“種”在平度南村
他,一位普通農民,卻心系良種培育;他,與“花生”為伴,以“種”為夢,扎根試驗田地20余載。因此,在當地,提起崔元紹,農民都親切稱其為“花生通”,與當地花生產業聯系在一起。
“崔元紹今年53歲,最早是在即墨為花生研究機構搞花生良種繁育的。細心的他注意到,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花生生產國和消費國。而地處膠東半島西部的平度市,不僅花生品質優,還是全國最大的花生集散中心,其出產的‘平度大花生’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花生常年種植面積約30萬畝,在花生育種和種植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他一起打拼的同事陶成軍對崔元紹了如指掌。
優越的自然歷史條件,讓平度市南村鎮成為他育種“首選地”。“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花生油加工10強、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山東省農產品示范企業等一批花生加工龍頭企業在南村鎮不斷崛起,南村鎮一躍成為山東省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園區,這也非常適合我在南村鎮做大花生產業。”崔元紹說,“但是當地花生老品種產量低、出油率不高,限制了產業發展,就想著如果能在花生品種培育方面進行創新,肯定能干出一番事業。”
崔元紹進行花生授粉
培育出優質、高產的花生品種,讓農民增收致富,是崔元紹堅持不懈追求的目標。越是志存高遠,越需要腳踏實地奮斗。20多年來,崔元紹一門心思撲在當地花生育種工作上。
攻克花生種子“芯片”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想端牢中國飯碗,就必須圍繞“種子”下功夫。2002年8月16日,崔元紹和朋友陶成軍成立青島華實種苗有限公司,以“工匠精神”專注花生種子育種,打造農業“芯片”。
扶企業就是扶種業。政府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幫著選址辦廠,幫助征地、辦理規劃、手續審批等事宜,助力企業建設研發和倉儲設施,成為集育、繁、 推、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花生種子企業。
“花生育種是一個漫長又復雜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記憶尤深,崔元紹經常披星戴月,不是在實驗室里,就是奔赴在蜿蜒泥濘的鄉村小道上,迄今已收集保存花生種質資源400多份。他把各種種質資源都用一個個小紙袋包裝好,用黑色簽字筆做好標記,根據不同品種特點進行相應的儲存。”同事陶成軍介紹。
種質資源的研究,不僅可以鑒定出生產上直接利用的品種,更重要的是為將來的育種提供材料。崔元紹對花生何時播種、發芽,何時開花、結果,一株坐多少個果,花生的各種指標、抗病性、抗旱性等,也都了如指掌。農民的生產需求,就是花生育種的方向。在試驗田觀察選種的同時,崔元紹都會專門抽出時間到種植戶和田間地頭,了解花生新技術和新品種表現,聽一聽農戶意見反饋。
單位獲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證書
花生育種“難”,難在技術,更難在堅持。花生培育初期,培育面積僅有一分地大小,需要細之又細的“照顧”。“在花生開花期,需要用消毒后的鑷子趴在地上操作,以確保父本與母本授粉成功,還要注意汗水不能滴落到花上,影響授粉效果。”崔元紹感慨道,每天從早上6點忙到下午4點,這樣的狀態至少需要10年,堅持是育種路上最大考驗。
“培育新品種就像培養人才,之所以要經歷年限長,就是為了給它充分的生長發展空間。”崔元紹繼續說,新品種的果型、種型等性狀穩定了,不再產生變異,這時候的花生才算“長大成人”了。
“其實,育種是一項非常有意思的工作,我不覺得辛苦。每當選育出一個品種,就像有了自己的孩子。眼看著一個優異新品種的孕育、出生,從無到有,從試驗田到生產應用,這個過程讓我感到特別驕傲自豪。”說起這些,崔元紹臉上漾滿笑意,“育種工作的重點是創新,拼的不僅僅是體力,還有腦力,拼的不僅是火花一閃,還拼長期的堅持。把各個環節的工作做好,想要的自然而然就來了,這種水到渠成的境界是很舒服的。”
6個新品種拿到“身份證”
“新品種花生也需要有‘身份證’。按照《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規定,新培育成功的花生品種,需要提出登記申請,經過國家權威部門進行DNA檢測等品種測試并登記公告后,才算有了合法‘身份’,才能進行推廣、銷售。”崔元紹稱道。
花生良種繁育基地
歲月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崔元紹由農民變身育種領域的“匠人”,育種技術逐步完善,辛勤耕耘換來滿滿收獲。
2018年,崔元紹精心培育的首個品種——“華實1號”,成功獲得品種登記。“十多年的付出,在成功的那一刻感覺都值得了。”崔元紹說,“華實1號”一經上市就受到了市場歡迎,并出口至韓國、日本等國家。
種業要振興,必須靠創新。他接著培育出適合一年兩熟、小麥和花生套種的早熟品種“花冠1號”。以花育16號變異株系統選育成“華實9616號”品種,是一種高產優質早熟大花生新品系。后續育出“花成3號”“實花1號”“華實2號”共6個良種,全部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登記審定,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這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崔元紹日復一日的默默堅守。
單位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證書
優質花生“生”花結果
崔元紹采取 “公司+基地+農戶”和良種、良法集成示范繁育模式。統一提供原種,把一個個良種推向田間地頭,收購價高于市場1元/公斤,這讓很多農戶跟著受益,一提公司名字,當地農戶都熟知。
青島農業大學落戶南村后,他又與大學聯合攻關花生良種繁育,進行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品種研發、產業化推廣的全鏈條良種聯合攻關體系。南村鎮也被列為青島市鄉村振興示范區、山東省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園區,當地花生產業已經形成產業鏈,花生從播種到收獲已經實現全程機械化,公司裝備上花生種子精選機、育種專用花生脫殼機。
多年艱辛換來豐碩成果。他實行良種良法精準配套,實現了花生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應用。他連續8年承擔了中央財政補貼花生良繁項目,累計面積達到 10萬畝,受益農戶6萬多戶。現在擁有花生原種、良種繁育基地3萬畝,在山東、河南、河北等10多個省、上百個縣市的花生產區開花結果。2019年,高產優質出口抗逆性強系列花生新品種引進選育及大面積推廣項目,還獲得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平度及周邊區域由此成為國內重要的花生良種繁育中心和花生良種交易中心。在國家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二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名單中,平度市作為花生良種繁育基地成功入選,平度花生產業呈現出“買全國、賣全國”的局面。
崔元紹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證書
花生夢想終生花,農民育種成專家。從在心里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到歷經20年花開花謝,崔元紹這位“北方漢子”終于成長為花生育種“專家”,2022年他通過新型職業農民正高級職稱評審,取得農民正高級農藝師職稱。他創辦的公司同時也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入列國家種業陣型企業。他在增長了經驗與技術的同時,更增加了心中的責任與擔當。
花生,與水稻、小麥、玉米等大作物相比,是個小作物。崔元紹20年如一日,癡心花生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為花生產業作出了大貢獻,贏得了業內專家的肯定和廣大種植戶的歡迎。
“自從他育種成功后,經常有來參觀觀摩的,其中不乏博士,還有邀請他倆去講課的,遠的有東北三省。”同事陶成軍如實說。
“干育種,不只是要成就一番事業,更重要的是帶著老百姓增收,讓更多的人吃上咱們用具備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花生加工出來的花生油。”崔元紹感慨,這次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他深感肩上增加了一份為國家油料作物和產能發展貢獻力量的責任。
崔元紹越來越喜歡育種,是他畢生為之奮斗的事業。領獎歸來后,他又投入到日復一日花生育種工作中,為大地豐收耕耘不輟。“育種就是育希望,越干越有勁頭,我們正聯合科研院校,進行2個高油酸品種花生繁育,有望在今年完成定名登記,再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花生‘金種子’,拉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還能引領我國食用油提質升級。”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路,崔元紹勾勒出奮斗最好的模樣。
高油酸花生育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