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O是Maintenance(保養)、Repair(維修)、Operation(運營)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即是工廠使用的輔料和易耗品,范圍包括實驗室設備、儀器儀表、員工安全防護、應急救援裝備、PPE、工具、軸承等等。MRO 市場呈現上下游分散、SKU 多、多品種小金額以及螞蟻市場等現狀,同時還 伴隨“不透明、成本高和呆滯多”等行業特點。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企業都在尋求降本增效,從內部挖掘新的利潤源。MRO作為總體庫存管理的一部分,也愈發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試圖用供應鏈創新的方法來重新梳理MRO的管理。中國的MRO企業也想借著這個風口,乘勢而上,在加速發展中實現彎道超車。
1.國務院關于供應鏈創新指導意見
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其中就指出了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將有利于促進降本增效和供需匹配。供應鏈強調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這就給MRO企業提供了一個指引方向,如何從用戶的視角出發,解決MRO管理中的痛點,幫助用戶降低成本,提供超過預期的服務與體驗。
2.企業最容易忽視的降本盲點
MRO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其容易成為工廠企業管理的盲點。
首先,MRP品種繁多,以筆者之前工作過的工廠為例,SKU數以千計,僅僅是電氣傳感器一項就超過了100種。面對各種不同用途、型號和品牌的原料,使用者想要找到合適的產品,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
其次,MRO耗材的使用量很不穩定。比如,工廠維修人員往往是等到設備出了故障后,才會去更換元器件,很少會對設備進行主動性維護。另外車間工人對于工具的使用也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新領用的防護手套可能用了幾天后就找不到了,又要重新發放給工人。
使用量不穩定又決定了MRO的采購模式是小批量,多頻次,增加了采購的工作量和難度。
由于MRO產品的特性和采購工作的復雜性,在企業里往往不會引起管理者的重視,從而忽視了其中潛在的降本空間。
3.MRO采購管理上的痛點
企業采購負責人并非是沒有關注到MRO中的降本可能性,而是受制于人力資源配置短缺的現實條件,只能把MRO采購委托給有經驗的代理商。在目前國內市場上,MRO產品大多數是第三級甚至以下的渠道商提供的,由于層層分銷、多次轉運,導致了產品成本大幅增加。此外,MRO存在眾多非標產品或者長尾型產品,造成了供需雙方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企業可能會支出額外的采購成本來獲得功能相近的產品。中國企業急需專業的MRO供應商能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中國MRO產業SWOT分析
1.中國MRO產業宏觀環境。
在2016年,中國MRO市場規模已經超過3萬億人民幣,調研機構預計在未來10年內,市場仍會按照每年5%的增長率快速發展,在2027年達到5萬億的規模。
從行業模式來看,中國MRO企業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在模式上有原廠/單品牌區域代理商、本地貿易商、專業垂直化貿易商、MRO電商平臺、一站式MRO超市等等。這個現狀表明中國市場的巨大體量,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參與者,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市場尚未成熟,多種模式并存,挑戰與機遇同在。
2.SWOT分析,國際標桿與國內領跑企業對比
如果國內MRO企業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認清自身所處的競爭市場和地位,特別是與國際標桿企業相比,我們的企業擁有哪些優勢,又存在哪些劣勢。SWOT分析法是很有效的工具,可以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可能存在的威脅。
Strength:本土化、接地氣
國內領跑企業更加愿意傾聽客戶的聲音,針對客戶在效率和成本提出的要求,可以通過靈活的經營策略,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Weakness:供應鏈、IT技術
國際標桿企業擁有強大的全球供應鏈優勢,能為客戶提供采購其全球產品的服務。IT系統完善,庫存數據實時共享。國內企業在這方面還與國際標桿企業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Opportunity:一站式服務
隨著產業和市場的發展,中國制造企業對MRO需求會越來越多,希望找到既有豐富產品線和性價比價格,又能提供全方位服務的MRO平臺,實現采購流程透明和零庫存的一站式MRO采購與庫存管理。
Threat:長尾型品類管理
對于長尾型產品,由于曲線中斷的“寬線需求”涉及品類非常寬,導致MRO企業在管理這類商品的時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如果不能縮減長尾型產品的數量,真正做到整合標準化,滿足個性化需求,長期來看是會對中國MRO企業健康發展形成一定的隱患。
通過以上的分析,中國MRO企業可以找到努力的目標,盡量縮小與國際標桿企業之間的差距,實現彎道超車。
三、中國MRO供應鏈創新及未來發展超車方向
對于國際標桿,中國MRO企業的供應鏈創新應該集中在以下這幾個方面。
1.信息系統平臺化
中國有超過30萬家規模以上的制造企業,與MRO企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采購系統對接需求。不管是通過哪一種渠道(ERP、官網、微信、APP、線下)接入MRO公司信息平臺,庫存與訂單信息需要在整個系統內實現同步,這對MRO企業的信息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這方面比較領先的國內企業震坤行工業超市,通過推出了一套ESP(Enterprise Service Platform)企業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產品價格體系、便捷報價功能和快捷審批流程,幫助客戶提高管理效率。
2.庫存管理智能化
MRO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其庫存控制的超高難度,需要創新型的庫存管理模式來解決這個難題。JMI(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即聯合庫存管理)是一種上、下游企業權利責任平衡和風險共擔的庫存管理模式,強調供應鏈中各個伙伴共同制定庫存計劃,使全過程中的每個庫存管理者對需求的預期保持一致,從而消除牛鞭效應。結合互聯網+、物聯網,通過智能硬件和傳感器,智能倉儲管理系統,實現MRO 物料的零庫存、零流程及無人化管理。以法思諾和震坤行工業超市為代表的智能倉儲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庫存下降的同時,企業效率大幅提升。
3.客戶服務個性化
未來的供應鏈發展趨勢是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用戶體驗,MRO供應鏈創新也應該著眼于此。以往用戶體驗通常被看作企業產品和市場部門職責范圍,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開始普及,更多的企業正在嘗試使用智能化來提升公司整體運行效率。以MRO一站式工業用品服務平臺——震坤行工業超市為例,正在使用自動訂單系統來提升供應鏈各職能的響應速度,從而提高最終客戶的體驗。
結語
縱觀MRO企業供應鏈創新,可能需要具備這幾個條件:
1.強大的渠道整合能力,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有性價比的品牌商品。
2.嚴控的交貨期和相應的物流配送體系。
3.完備的線上和線下服務能力,能夠隨時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
如果中國的MRO企業能夠實現這些“小目標”,那么在國內市場上趕超國際標桿企業,指日可待!
參考資料:
震坤行工業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震坤行“)是一家立足中國市場的工業用品服務平臺,成立于1998年。產品品類包括數百萬種工廠使用的輔料和易耗品(MRO),主要經營有化學品、個人安防、手工具、金屬加工、緊固件、儀器儀表等二十六條大優勢產線。震坤行擁有11,514個品牌,5000多家供應商,與超過12000家客戶保持長期合作。震坤行以持續提升制造業的銷售和采購效率,降低工業品的采購和管理成本為使命,全心全意幫助客戶實現專業、透明、降成本的MRO采購與管理。
編輯: